[发明专利]实现呼叫转移的方法及电话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79643.5 | 申请日: | 2006-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4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众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54 | 分类号: | H04M3/54;H04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马敬;逯长明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呼叫转移 方法 电话 终端 | ||
1.一种实现呼叫转移的方法,通信双方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呼叫建立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呼叫转移触发信号后,获取待呼叫号码,向所述第二终端传送包含待呼叫号码的呼叫转移信息;
b、第二终端从接收到的所述呼叫转移信息中提取所述待呼叫号码,中断当前已建立的呼叫,向该待呼叫号码所指终端发起新的呼叫,实现呼叫转移;
其中,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呼叫转移信息后,执行步骤b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所述呼叫转移信息是否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若是,再执行步骤b,否则保持当前状态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第一终端获取待呼叫号码的过程为:通过采集本端用户现场输入呼叫号码的方式获取,或者,通过采集本端用户所选择的已预先设入的呼叫号码的方式获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呼叫转移触发信号后,进一步包括:第一终端关闭振铃,然后再执行后续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呼叫转移信息通过短消息或语音通道发送给第二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第二终端向待呼叫号码所指终端发起新的呼叫之前,进一步包括:通过语音和/或文字的方式告知本端用户本次呼叫已转移到另一号码,并等待来自本端用户的确认信息,如果第二终端接收到确认信息,再发起新的呼叫,否则,进入空闲待机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所述呼叫转移信息中进一步包括时间信息;
步骤b所述第二终端提取待呼叫号码的同时,进一步包括:提取时间信息,并在到达时间信息所指示的时间后,再向待呼叫号码所指终端发起新的呼叫,实现呼叫转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信息为绝对时间或相对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为移动终端或智能固定电话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呼叫已建立且未通话时,所述第一终端是呼叫接收方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是呼叫发起方终端;
在呼叫已建立且通话过程中,所述第一终端是呼叫发起方和呼叫接收方中的任一方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是另一方终端。
10.一种电话终端,包括CPU、用于和外界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模块,存储模块,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话终端处于呼叫已建立状态;
所述CPU通过通信模块接收来自外部的呼叫转移信息,从接收到的呼叫转移信息中提取待呼叫号码,控制通信模块中断当前已建立的呼叫,之后,控制通信模块向该待呼叫号码所指终端发起新的呼叫,其中,在接收来自外部的呼叫转移信息后,从接收到的呼叫转移信息中提取待呼叫号码之前,所述CPU还用于判断所述呼叫转移信息是否来自第一终端,若是,再从接收到的呼叫转移信息中提取待呼叫号码,否则保持当前状态不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话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CPU接收到来自输入装置的呼叫转移触发信号后,控制电话终端内已存在的语音驱动模块关闭振铃。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话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CPU通过采集输入装置输入的信息获取待呼叫号码,或者,所述CPU通过采集输入装置输入的信息从电话终端内已存在的存储模块中获取待呼叫号码。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话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话终端进一步包括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用于在CPU的控制下显示输入装置输入的信息,或者,用于显示来电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话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是带有新设置的呼叫转移键的键盘,或者是对已有键增加了呼叫转移功能的键盘。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话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为无线通信模块,或有线通信模块。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话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通信模块包括PSTN网通信模块,或以太网通信模块。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话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话终端为移动终端或智能固定电话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964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