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网络数据高效传递的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078713.5 | 申请日: | 2006-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2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晓耕;汪海涛 |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3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网络 数据 高效 传递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尤其是提供一种在网络中将数据分离并按不同优先级进行高效传递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的计算机网络,很多应用都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具体而言,多个客户端程序需要通过一个中心服务器的协调同步完成一个特定的软件应用,比如:MSN,视频会议等软件应用。
有些类似的软件应用需要一个客户端将大量的数据在瞬间同步传递到其它多个客户端上。例如:在远程教学中,教师端的计算机要将一个教学图片同步分发到每一个学生端的计算机上,然后图片的内容进行讲解。因为学生端的计算机很多,并且教师端要发送图片的数据量又很大,所以整个图片完全传送到每个学生端的计算机至少需要10秒钟或者是更长的时间,因此每个学生端计算机要想在瞬间得到教师端发送的图片很难实现。此外,教师端传递图片后无法得知何时所有学生端的计算机才能接收完完整的图片,因此教师也就无法进行后续的其他操作,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由此看来,在一些应用中瞬间同步传递大量数据不仅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前后相互关联的数据而言:后面的数据量可能很小,能够被很快的传递到各个客户端,但是由于后面的数据和前面的大量数据相关联,即后面的数据需要在前面的数据传送完毕后才能做出整体完整的表现。这时,如果前面的数据没有同步传递过来,直接表现后面的数据就很可能造成数据展示的不完整,严重情况下,直接表现后面的数据甚至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实现网络数据的瞬间同步传递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将数据分离并按不同优先级进行高效传递的方法和装置,从而满足大规模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下对大批量数据同步的高实时性以及更加合理有效的使用网络带宽的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网络数据高效传递的方法,包括步骤:
A、分发客户端对预分发的完整数据结构化处理,分离为即时数据和可滞后数据后,并将即时数据传递至网络中心,将可滞后数据暂存到缓存中;
B、所述网络中心将即时数据分发至接收客户端,将接收的可滞后数据分发至接收客户端;
C、所述接收客户端将即时数据和可滞后数据合成为完整数据。
其中,所述步骤A还包括系统自动检测网络和分发客户端的状态后,将缓存中的可滞后数据发送至网络中心。
其中,所述即时数据包括根据数据归类后对其相同或相近部分进行抽象化描述的共同信息数据,及需要补充的关键数据;所述可滞后数据包括完整数据中除去即时数据剩下的数据。
其中,所述步骤A中分发客户端将可滞后数据分别暂存到多个异步数据缓冲队列中。
其中,所述步骤B中网络中心将接收的可滞后数据根据系统检测情况依次暂存到本地的多个异步数据缓冲队列中。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网络数据高效传递的装置,包括:
分发客户端预处理模块,用于将分发客户端预分发的完整数据结构化处理,分离为即时数据和可滞后数据;
分发客户端接收和发送模块,用于接收即时数据直接分发至网络中心,及接收可滞后数据,并将其发送至缓存中;
网络中心接收和发送模块,用于接收即时数据直接分发至接收客户端,及接收可滞后数据,并将其发送至缓存中;
接收客户端处理模块,用于将即时数据和可滞后数据合成为完整数据。
其中,还包括系统自动检测模块,用于自动检测网络和分发客户端的状态。
其中,所述即时数据包括根据数据归类后对其相同或相近部分进行抽象化描述的共同信息数据,及需要补充的关键数据;所述可滞后数据包括完整数据中除去即时数据剩下的数据。
其中,所述分发客户端包括多个异步数据缓冲队列,用于暂存可滞后数据。
其中,所述网络中心包括多个异步数据缓冲队列,用于根据系统检测情况依次暂存接收的可滞后数据。
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了为多点客户端软件通过服务器向各个节点同步传递大批量数据的目的。通过以滞后形式传递非实时性数据,能够在网络空闲而且/或者是用于传递数据的计算机的CPU处于空闲阶段时传递数据。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资源,从而避免造成网络拥塞;同时也能够合理的利用计算机的CPU资源,以避免系统过载造成的系统崩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耕;汪海涛,未经李晓耕;汪海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87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积木式计算机和操作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分布式搜索引擎系统及ID映射表扩充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