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禽流感H5N1新型粘膜免疫疫苗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78579.9 | 申请日: | 2006-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0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殿明;赵常贵;蒲勤;齐春梅;赵明;柴玉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宝麦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A61P11/00;A61P31/06;C12N15/62;C12N15/6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军 |
地址: | 100084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禽流感 h5n1 新型 粘膜 免疫 疫苗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新型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粘膜免疫的融合蛋白疫苗,即由H5N1病毒HA、H5N1病毒M2、大肠杆菌不耐热毒素B亚单位、纯化标签以及T细胞抗原表位序列组成的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禽流感,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禽类以及人类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传统上使用疫苗来进行预防,所用疫苗包括病毒灭活疫苗、减毒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等(Brett JC,Virology,2005;339(2):273-280)。无论是灭活疫苗还是减毒疫苗,在使用中都存在病毒重新重组的可能,因此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在亚单位疫苗方面,所选用的分子较为集中,主要有M2蛋白(NeirynckS,nature medicine,1999;5:1157-1163),血细胞凝集素(下文简称为HA)(Treanor JJ,J.Infect Dis,2006;193(9):1223-1228),联用HA和NA分子(QiaoCL,Avian Pathol,2003:32(1):25-32),此外,DNA疫苗也广为研究和尝试(美国专利,6630455,Mitchell)。以上各种疫苗,虽然能体现出一定的保护效果,但无法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而且由于病毒的高度变异性,往往很快失去保护效力。
近年兴起的粘膜免疫,不仅可以产生很强的抗体应答,而且还能产生较好的细胞免疫效果。粘膜免疫需要有粘膜佐剂分子,已经证实霍乱毒素B亚单位(下文简称为CTB)、大肠杆菌不耐热毒素B亚单位(下文简称为LTB)均是良好的佐剂分子(Lycke N,European J.of Immunol,1992;22:2277-2281)。采用LTB作为粘膜免疫的佐剂,以H3N2的分子免疫小鼠,再以H5N1病毒攻击小鼠,发现保护效果较好(Tumpey TM,J.Virol,2001;75(11):5141-5150)。
然而,在针对禽流感H5N1病毒的疫苗研究方面,现有技术中尚未见良好疗效的针对H5N1亚型的粘膜免疫疫苗,更未有良好疗效的针对H5N1亚型病毒的多表位粘膜免疫疫苗。面对可能的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的大流行,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高效的疫苗来预防禽流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能用于粘膜免疫的融合蛋白及其疫苗组合物,其能预防禽流感H5N1型病毒的感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能用于粘膜免疫的融合蛋白及其疫苗组合物,其能预防禽流感H5N1型病毒的感染。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有所述融合蛋白的药物组合物,如疫苗组合物。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编码所述融合蛋白的多核苷酸以及制备该融合蛋白的方法等。
在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粘膜免疫的融合蛋白,其含有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的M2蛋白膜外区段、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的血细胞凝集素(HA)、大肠杆菌不耐热毒素B亚单位(LTB)和T细胞抗原表位。所述融合蛋白能预防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尤其能预防禽流感H5N1型病毒的感染。其中,所述“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的M2蛋白膜外区段”指的是具有免疫原性的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的M2蛋白的膜外部分中的一部分多肽或其具有基本相同免疫原性的功能等价物,优选是选自SEQ ID No.4和6的氨基酸序列或其功能等价物。所述的HA指的是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的血细胞凝集素蛋白或其具有基本相同免疫原性的功能等价物,优选是如SEQ ID No.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其功能等价物。所述的LTB指的是大肠杆菌不耐热毒素B亚单位或其具有基本相同粘膜佐剂功能的功能等价物,优选是如SEQ IDNo.1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其功能等价物。所述的T细胞抗原表位指的是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的抗原表位,优选是如SEQ ID No.1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其功能等价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宝麦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宝麦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85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