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循环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078503.6 | 申请日: | 2006-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0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忠 |
| 主分类号: | F24F7/013 | 分类号: | F24F7/013 |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信***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循环 | ||
1.一种空气循环机,适用于装设在一门板上,该空气循环机包括一主机装置,该主机装置包括一机壳、一风扇单元及一控制单元;该机壳具有一围壁、一由该围壁所界定的容室、一邻近该围壁底缘的第一通气口,及一邻近该围壁顶缘的第二通气口,该第一、第二通气口与该容室相连通;该风扇单元设置在该容室中,具有一扇叶件及一能驱动该扇叶件旋转的动力件;该控制单元具有一设置在该围壁外侧用以控制该动力件的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空气循环机还包括:
一导风装置,设置在该主机装置下方,包括一设置在该机壳的围壁底缘,且界定出一上下贯通的风道的过风件,及一上侧设置在该过风件底缘且下侧邻近地面的集风单元;该机壳、该过风件及该集风单元共同形成一相连通的可供气体流动的第一通道;及
一固定装置,包括一固设置在该门板上的架体,及多数与该架体相对应的干涉件,所述干涉件分别固设在该机壳的围壁后侧及该导风件后侧,以使该主机装置与该导风装置能设置在该架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机,其特征在于:
该过风件具有一颈部及一侧张部,该颈部的顶缘与该机壳的围壁底缘组接,该侧张部是由该颈部的底缘往下延伸且其左右两侧往下并互往相对远离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循环机,其特征在于:
该集风单元具有一固设于该门板的承载座及一设置在该承载座的罩体;该承载座具有一固设于该门板的平板部、多数设置在该平板部表面且轴向与地面垂直的中空柱体部;该罩体具有一可与该过风件的侧张部底缘组接的主体部、二分别设置在该主体部左右两侧且可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的侧体部,该主体部具有一第一前壁、一形成有多数穿槽以供气体通过的第一上壁,及多数由该第一上壁邻近该门板侧往下延伸并可插设于所述柱体部中的凸柱,以将该罩体设置在该承载座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循环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体部具有一第二前壁及一第二上壁,且各该第二上壁外表面分别形成一鸠尾槽,而该主体部的第一上壁内表面邻近左右端处分别形成一与各该鸠尾槽相配合的滑轨,使得各该侧体部可在该主体部左右两侧滑移。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循环机,其特征在于:
该集风单元更具有一顶推组,该顶推组具有一限位件及一可动件,该限位件具有一轴部,及二枢接于该轴部且可相对转动的第一、第二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固设于该门板邻近该平板部的一端处,该第二固定部固设于该门板的门框上,且该第一、第二固定部分别形成有一相对应的可供该可动件穿设的第一穿孔;该可动件具有一沿着该平板部的上侧缘设置的条状部、多数形成于该条状部上侧缘的第一凸块,及一连接于该条状部邻进限位件的一端并往限位件方向延伸的可挠部,且该可挠部穿过所述第一穿孔,而将末端固定于该门框;且该罩体的主体部更具有多数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对应且由该第一上壁邻近该门板侧往下延伸的第二凸块,各相对应的该第二凸块可相对于该第一凸块上下滑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机,其特征在于:
该固定装置的架体具有多数横支架及多数纵支架,且各该纵支架与相配合的干涉件是一滑槽与滑轨的组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循环机,其特征在于:
该集风单元具有一连接于该过风件底缘的罩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循环机,其特征在于:
该集风单元还具有一顶推组,该顶推组具有一固设于该门板的承载座、一限位件及一可动件;该限位件具有一轴部,及二枢接于该轴部且可相对转动的第一、第二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固设于该门板邻近该承载座的一端处,该第二固定部固设于该门板的门框上,且该第一、第二固定部分别形成有一相对应的可供该可动件穿设的第一穿孔;该可动件具有一沿着该平板部的上侧缘设置的条状部、多数形成于该条状部上侧缘的第一凸块,及一连接于该条状部邻进限位件的一端并往限位件方向延伸的可挠部,且该可挠部穿过所述第一穿孔,而将末端固定于该门框;该架体还具有多数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纵支架底端的挡止件,且各该挡止件底缘形成有一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对应的第三凸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忠,未经张建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850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音热分离机
- 下一篇:深井钻孔岩移观测装置及其岩移测点的安装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