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交换与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78222.0 | 申请日: | 2006-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1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温宏远;潘金平;陈增尧;林修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7/04 | 分类号: | H02J7/04;H02J7/34;H01M10/44;H01M10/46;G08C17/02;H04L29/02;H04M3/42;H04M11/00;H04Q3/545;H04Q7/20;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交换 充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结合再生能源与无线通讯的供电装置及电池交换与充电装置以及管理系统,特别涉及的是一种通过再生能源发电,提供蓄电池充电与电池交换装置及其管理系统,经由无线收发系统及中控中心进行实时监控,进行数据的识别追溯、营运管理、紧急程序的判断、供电顺序控制、生命周期管理以及供电元素的补给,尤适于电动车的蓄电池充电或蓄电池交换与管理。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的交通工具举凡车辆、飞机、船舶大多使用石化燃料为其动力来源,然其引发的温室效应与自然资源耗尽等因素,迫使人类不得不往无污染、低耗能的电动车辆(EV,Electric Vehicle)以及使用混合式动力的电动车辆(HEV,HybridElectric Vehicle)方向发展,但不论是使用纯蓄电池供电的电动车辆或是搭配汽油、燃料电池、蓄电池的混合动力电动车辆,都需要仰赖蓄电池将电能储存后,透过马达驱动来使电动车辆前进,因此蓄电池的单位能量密度的高低、充放电性能的优劣以及充放电方便与否灯,均为电动车辆发展的关键。
以往的电动车辆受限在电池容量的限制,因此续航力大受影响,充电不方便的结果,导致消费者必须返回住家或市电所及的特定场所方可进行电动车辆的电能补给;此外电动车辆电池充电须耗费冗长的时间(4-8小时),故常给予消费者不方便与不安心的刻板印象。
已知美国专利第6624616及6441589号“Portable battery recharge station”,所述两案均公开一种使用可携式电池充电的方法及装置,惟所述法仍须在市电所能及的特定场所或住家方可使用,在市电中断(地震、火灾或者是异常断电)以及市电无法到达的观光景点、山林小径,仍有其不方便性;再者,所述两案不具监控功能,因此不适合设置在偏远地区,否则发生故障时不易得知,无法及时提供维修,严格而言,所述两案所提供的充电站(recharge station)的结构有如一台单纯的贩卖机,其与传统电动车充电站的不同也仅仅在于利用再生能源发电。
又如美国专利第6166515号“Electrical power supply circuit having a solargenerator and a battery”所公开的技术是为蓄电池结合太阳能板的装置,但整体装置并无无线通讯的能力以及无线识别标签对在蓄电池的状态进行记录,进而提供给中控中心进行管理。
再如美国专利第6704567号“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method”,所述案揭露一种无线收发装置(Wireless Access Point)的电源供应装置及方法,将无线局域网络(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的节点(Node)装置设置在电线杆上,与电线杆的电力系统结合,通过电线杆提供电源以供应无线收发装置运作所需电力,惟电线杆的设置受地形地物、道路与市电范围所限,并不适用在活动范围不定的电动车,且所述案无法提供蓄电池实时交换或充电功能。
发明内容
有鉴在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再生能源与无线通讯的供电及电池交换装置,尤指一种通过再生能源发电,提供蓄电池充电与电池交换装置及其管理系统,经由无线收发系统及中控中心进行实时监控,以进行数据的识别追溯、营运管理、紧急程序的判断、供电顺序控制、生命周期管理以及供电元素的补给,尤适在电动车的蓄电池充电或蓄电池交换与管理。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蓄电池交换与充电系统,其包括:
一再生能源装置,用以产生电能;
一电能储存装置,用以储存所述再生能源装置所产生的电能;
一供电装置,用以将所述电能储存装置的电力提供给外界电池充电;
一管理模块,用以感测所述电能储存装置及所述供电装置的状态;
一无线收发模块,用以接收及传送所述管理模块所感测的信息;
无线收发系统,用以接收所述无线收发模块所传输的信息。
较佳的,所述无线收发系统为无线网络基地台、总体分组无线服务、全球定位系统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较佳的,还包括一中控中心,所述中控中心是用以接收所述无线收发系统所传输的信息。
较佳的,所述无线收发系统是包含至少一无线收发装置,所述无线收发装置是分布在一区域内而形成无线通讯网域,用以接收及传送所述无线收发模块所传送的信息。
较佳的,还包括一显示装置,是用以显示所述管理模块所感测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82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