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电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77348.6 | 申请日: | 2006-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4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施俊吉;王铭义;陈俊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1/102 | 分类号: | H01L31/102;H01L31/18;H01L27/146;H01L21/8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侯宇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二极管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有源像素传感器的光电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有源像素传感器(active pixel sensor,APS)是一种普遍的固态图像感测元件。由于有源像素传感器包括有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因此又称为CMOS图像传感器,其是利用传统的半导体工艺制作,具有制作成本低廉以及元件尺寸较小的优点,使得CMOS图像传感器已有日渐取代电荷耦合装置(charge-coupled device,CCD)的趋势。此外,CMOS图像传感器还具有高量子效率(quantum efficiency)以及低噪声(read-out noise)等优势,因此已广泛应用在个人电脑相机(PC camera)以及数字相机(digital camera)等电子产品上。
一般有源像素传感器是由多个有源像素感测单元所构成,而各有源像素感测单元包括有一用来感测光照强度的光电二极管(photo diode),以及三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 semiconductor,MOS)晶体管,分别为当作重置元件(reset MOS)的重置晶体管(reset transistor)、当作电流汲取元件(current source follower)的电流汲取晶体管以及当作列选择开关(row selector)的列选择晶体管(row-select transistor)。其中,光电二极管主要是依照其光感测区所产生的光电流来处理信号数据,例如光感测区于受光状态所产生的漏遗电流(light current)代表信号(signal),而光感测区于不受光状态所产生的漏遗电流(dark current)则代表噪声(noise),因此光电二极管可以利用信号噪声比(signal/noise)的强弱方式来处理信号数据。
请参阅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光电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光电二极管100设置于一P型基底102,且P型基底102上又具有一以二氧化硅为材质的氧化层104,其中,P型基底102中包括有多个浅沟隔离(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106,两个浅沟隔离106之间具有一光感测区108和一栅极112、源极/漏极延伸区114以及源极/漏极116。而光感测区108包括有掺杂区118、120,其中,掺杂区118具有低剂量N掺杂剂,而掺杂区120具有一高剂量N+掺杂剂,而且通常以砷(As)作为注入掺杂剂(dopant)。而上述掺杂区118中的N掺杂剂会和P型基底102形成PN结(junction),而PN结又与P型基底102形成一耗尽区(depletion region),用以感应光电流。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光电二极管100的光感测区108的表面的晶格结构,很容易被高剂量的N掺杂剂注入所破坏。再者,在后续接触插塞(contactplug)制作的过程中,制作埋藏接触窗(buried contact,BC)的蚀刻工艺容易破坏掺杂区120的表面,而且,当接触插塞内的钛(Ti)金属成分等和基底中的硅作用后,会产生硅化钛(TiSi)等化合物。以上这些情况都会产生大量的漏电流,使得噪声变大,使得光电二极管的感光效果下降。
再者,因为现有技术中的光电二极管100的光感测区108的PN结深度较深,所以,当光电二极管100受到短波长光(例如:蓝光)的照射时,会因为短波长光对晶片的穿透深度较浅,进而使得光电二极管100的PN结对短波长光所能感应的光电流偏小,因此造成光电二极管100对短波长光的感光敏感度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电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作光电二极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并且形成多个绝缘层于基底中,接着,形成掺杂区于基底中,且掺杂区被绝缘层所围绕,另外,形成氧化层于基底上,再形成第一多晶硅层于基底上。并形成开口于第一多晶硅层和氧化层中,以暴露出部分掺杂区的表面,然后,形成第二多晶硅层于第一多晶硅层上方和开口内。并且,图案化第二多晶硅层以形成导线,再图案化第一多晶硅层,以形成栅极,最后,于栅极的一侧形成源极/漏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73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植物油聚醚多元醇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浇注料
- 下一篇:大容量环保节能旅行保温箱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