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付病毒感染疾患的多靶协同防治制剂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076331.9 | 申请日: | 2006-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7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祖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祖辉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K36/88;A61K31/19;A61K31/352;A61K31/56;A61K31/7048;A61K31/60;A61K31/722;A61P31/12;A61P3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9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对付 病毒感染 疾患 协同 防治 制剂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抗御主要由疱疹类病毒及其它冠状病毒引起的复发性疾患的外用制剂。除了针对病毒之外,本发明制剂也适用于病毒感染后继发的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如念珠菌病、淋球菌感染,或反之,由其它病原体感染而继发的病毒性感染。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剂工艺,所涉制剂可以方便施用于人体皮肤、粘膜易感部位如口腔、鼻腔、阴道、肛门,不论这些部位属于正常,或者创伤溃疡。本发明所涉制剂工艺的核心原料均为动植物来源,因而安全性极高。采用诸多成分的复方,则具有多靶协同功效,弥补了单一成分在适应病毒突变性(耐药性)方面的不足。
二.发明背景
抗病毒药剂因下述原因而大大滞后于抗菌药剂:①病毒的突变速度大大快于药物的研发速度,不断出现新毒株。②许多病毒具有很长的无症潜伏期(不被察觉)和时不时的复发性,对恶劣条件有极大耐受力和自控复制系统。③病毒寄生于人体细胞,许多抑杀病毒的合成药物,如寡核苷酸类攻击的目标一核酸(DNA、RNA)及蛋白质(或酶系统)对宿主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往往同时连累。迄今仍难达到安全、高效的防治目的。
以天然动植物为主要依托的中草药,迄今已发现约250味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性(动物体内或体外试验)。按照传统的概念,这些中草药中的绝大多数可以归类为“清热解毒”“抚正祛邪”,或“祛风散瘀”、“燥湿化痈”。按照近代的分析方法,已从这些中草药中分离鉴别出数百种分属多酚类、酚羟酸类、单黄酮类、双黄酮类、异黄酮类、蒽醌类、香豆素类、酚性萜类、生物碱类、皂甙类、多糖寡糖类、含硫氨基酸及多酞、蛋白质等天然活性物质。对它们的物化、生化和细胞病理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这些化合物大多为中小分子,具有广泛的亲脂、亲水性(分配系数)梯度和细胞组织透性,并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激活免疫、抑制病原体对组织起破坏作用的酶类(如透明质酸酶、胶原酶、弹性蛋白酶、尿激酶、葡糖基转移酶等)和抗毒素、抗血小板凝集等多重生理活性。仅就直接抑杀抗御病原体的潜力,有些也不亚于合成的专性药物。但它们对宿主细胞和维系宿主内环境生态平衡必需的正常益生菌群,具有很明显的安全性和相容性优势。
病毒性感染是全球性主要疾病困扰之一。涉及的人群比例高达20%。多发在粘膜、皮肤的外在症状,如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全身性水泡、疮疥、糜烂、伴随的阵发性疼痛,或通常主要发生在唇、鼻(HSV-1型)和生殖器、股沟(HSV-2型)的单纯性疱疹水泡、丘疹、溃疡、红肿、疼痛,其特征都有慢长的无症潜伏期和周期性发作,以及很强的传染性。更具危害性的是HSV-2也属于性传播疾患,而且常与衣原体、支原体、钩端螺旋体、淋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其它病原体合并感染。属于此类常见病毒性感染疾患的,还有由人类乳头病毒引发的生殖器疣。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生殖器疱疹和生殖器疣这类性传播疾病,可以大大增加AIDS病病毒HIV的感染机会,两者具有紧密相关性。
与本发明相关的病毒主要为带壳病毒。除了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HSV-1、2型和生殖器疣之外还有数量很大的粘膜病毒如流感病毒、副粘液病毒如麻疹病毒和腮腺病毒、引发哮喘的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引发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外衣病毒如风疹病毒、引发脑炎和出血性热病的病毒,还有引发口腔溃疡的人巨细胞病毒,以及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许多这类可通过皮肤粘膜感染的病毒性疾病的系统性并发症,累及重要器管者都可能有生命危险。
人体腔体(口腔、眼、鼻、窦、咽峡、气管、支气管、生殖器、肛门)粘膜细胞是病毒受体最集中、易感的部位。疱疹病毒的活动行踪是:由皮肤、粘膜入侵,潜行至中枢神经系感觉神经的神经节。一定条件下,病毒即沿神经走向外延到达皮肤、粘膜处进行复制、繁殖。针对这个特点,在皮肤、粘膜处狙击病毒,即切断病毒粒子附着入侵,与细胞融合,以及复制各个环节的外用药剂,已证明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局部外用药剂直接与病原体接触,并与病损组织直接作用,具有剂量上的优势,并可避开各种全身性不良反应。面对禽流感AIV病毒等应急的险恶形势,也可采用类似的外用制剂,清洗、“消杀灭”。
外用制剂对抗病毒感染的有效作用靶点,可以概括为:
①阻断病毒突刺与宿主细胞受体之间的接着——抗附着,以及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入侵。
②抑制病毒DNA或RNA整合酶系以及蛋白质合成酶系,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及生命过程。
③直接破坏病毒囊膜和衣壳的糖蛋白亲酯性结构,使病毒失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祖辉,未经陈祖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63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 下一篇:软管铝箔封口上盖机的封合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