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延长钢水在RH真空槽中停留时间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76150.6 | 申请日: | 2006-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3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金弘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弘熙;郭晓庆;袁林;马新一;何正山;任彤 |
主分类号: | C21C7/10 | 分类号: | C21C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900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延长 钢水 rh 真空 停留 时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领域的RH真空处理设备。是转炉炼钢的炉外精炼方法。
背景技术
RH是现代转炉炼钢工艺中最有效的炉外精练设备之一。为了生产IF钢种等超低碳钢及纯净钢,各转炉炼钢厂在配置RH设备时都把钢水循环速度(即每分钟进入真空槽内的钢水数量)作为最重要的技术参数。当今国内外的趋势是每分钟的循环钢水量已达到钢包内钢水容量的75%以上。循环速度越大则真空下冶金反应的动力学条件越好。
与此同时不少钢厂对另一重要的技术参数——钢水在真空槽中的停留时间却未予以足够的重视。
钢水在RH真空处理时的情况如(附图1)。
当真空槽插入钢包,并启动真空泵时,真空槽即处于负压状态,槽内的残余压力为P,在大气压P0的作用下,钢水沿浸渍管进入真空槽。此时真空槽内钢液面与钢包内钢液面的高度差为H。
H∝(P0—P)
从左侧浸渍管(即上升管)吹入提升气体Ar,在提升气体作用下,钢水在沿上升管继续上升,而涌出H的高度。涌出的高度流向另一个浸渍管(即下降管)并返回钢包,形成钢水在钢包与真空槽之间的循环。如果每分钟的钢水循环量达到钢包钢水总量的75%,则相当于每80秒钟,钢水就经过了一次真空脱气处理。经过十多次循环后即达到真空处理的目的。
如图1可知,RH处理过程中槽内相同的残余压力P时,H值相同。而浸渍管插入深度h越大,则槽内熔池d就越深。
在传统的RH真空槽中,为了确保足够的强度,真空槽底部设计成球底。这种设计的结果是真空槽底部耐材超过了必要的厚度达120毫米左右,致使不同的处理工艺时,真空槽内熔池深度只有250~400毫米。使钢水在真空槽内停留时间短,处理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高钢水进行RH真空处理时的处理效果,从而提供一种延长钢水在RH真空槽中停留时间的方法,可提高RH的处理效果,缩短RH设备的处理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RH炉外精炼设备浅圆形台底的真空槽,该真空槽10上部为真空,底部带有浸渍管2,浸渍管2外带有不定型的耐材,插入到钢包3内的钢水中,其中:真空槽10的底部采用平面形的浅圆台底12,该浅圆台底12的内部带有加强筋11,在浅圆台底部用捣打料捣平后砌上工作层耐材。
浸渍管2为两根,在真空槽10内开口高度不同,开口低的为上升管,开口高的为下降管。
真空槽底部的材料为16Mn。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减薄了真空槽底耐材厚度,并不会降低耐材的寿命,因为真底耐材的工作层厚度不变,只是和球底一样,在浅圆台底部用捣打料捣平后砌上工作层耐材。同时增加了加强筋会使强度增加。
同时应说明,采用本设计同时缩短浸渍管,使浸渍管插入深度不变,也可以提高钢水在真空槽中的停留时间,大大提高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RH处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1 真空槽;2 浸渍管;3 钢包;4 钢包内钢水;5 提升气体吹入点;6 处理时钢水液面;7 静止时钢水液面;8 防辐射板;9浸渍管与真空槽焊接点。
图2中:10 真空槽;11 加强筋;12 浅圆台底;13 钢水液面;14 钢水液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见附图2:
真空槽,该真空槽10上部为真空,底部带有浸渍管2,浸渍管2外带有不定型的耐材,插入到钢包3内的钢水中,其中:真空槽1的底部为平面形的浅圆底台12,该浅圆底台12的内部带有加强筋11。
浸渍管为两根,在真空槽内开口高度不同,开口低的为上升管,开口高的为下降管。
真空槽底部的材料为16Mn。
由附图2可知由球底变为浅圆台底后,真空槽底部减薄了δ(约100毫米)。这样在防辐射板、浸渍管与真空槽的焊接点等相当的情况下,浸渍管外壁不定形耐材的高度也增加100毫米,所以浸渍管插入深度h(见图1)也增加100毫米,真空槽中钢水液面14升高,熔池深度由250~400毫米增加到350~500毫米,每次循环中钢水在真空槽中的停留时间延长了25%~40%。
该真空槽采用了浅圆台底,以降低真空槽底部耐材厚度;同时用强度较高的材料代替原20g作底部材料;在浅圆台底内侧适当焊上加强筋以确保真空槽的强度。本发明就是这样一种能确保钢水循环速度不变,而钢水在真空槽中停留时间延长25~40%,能大大提高处理效果,缩短RH真空处理时间的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弘熙;郭晓庆;袁林;马新一;何正山;任彤,未经金弘熙;郭晓庆;袁林;马新一;何正山;任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61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附器内间隔吸附剂的隔板装置
- 下一篇:扩底设备机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