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式高压电缆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76039.7 | 申请日: | 2006-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4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王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钰 |
主分类号: | H02G15/04 | 分类号: | H02G15/04;H02G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黎光 |
地址: | 100089北京市海淀区昆***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高压 电缆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电缆终端,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66kV及以上的预制式高压电缆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市场上66kV及以上的高压电缆终端,常见的是干式绝缘电容形结构,充油或不充油的应力锥式结构。几种结构都有各自的缺点。
充油瓷外套的应力锥式电缆终端使用时间最长,用量和市场份额目前也最大。这种终端是将电缆端部预处理后,将应力锥套装在电缆本体绝缘上,应力锥屏蔽层与电缆绝缘外的屏蔽层连通,将瓷套套装在其外,电缆导芯与压接线夹连通,在瓷套与电缆本体绝缘间充绝缘材料,如硅油等。对于瓷套,现在也有用环氧管替代的,环氧管外为硅橡胶伞裙。
这种结构的电缆终端在现场安装时,因为应力锥套装时和套装后要求应力锥内孔表面和电缆绝缘外表面间的紧密无气隙配合等,对于电缆本体绝缘部分预处理的工艺要求很高,而且属于充油设备,其运行和维护也很麻烦,也不符合高压设备的无油化发展趋势,而且比较笨重,安装方式不灵活,安装也不方便。但其应用时间已经很长了,而且因为采用瓷套或者环氧管的缘故,其机械强度很高。
最近出现的110kV的干式硅橡胶电缆终端,实际上还是采用的应力锥结构,大多由三段组成,电缆预处理后先套装,或预扩后套装应力锥,而后套装上部两段,主要用在户外或户内终端上。
其优点是轻巧,安装方式灵活,安装方便。但是由于这几段全部由硅橡胶材料制成,因此其机械强度非常低;而且对于电缆本体绝缘部位预处理的工艺要求也是很高的,否则容易出现故障的;另外,各段间的防潮密封也是要求非常高的,尤其是电缆终端在长期运行的各种力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变形时;还有,这种结构的电缆终端在发生物理变形时,终端与电缆本体的结合面会不会出现问题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还有一种不充油的电容式电缆终端结构,已经在市场上运行多年,也很受用户欢迎。这种终端是在电缆本体绝缘上绕制电容式绝缘结构,用热缩管作为护套进行保护,之外套装硅橡胶伞裙。这种结构的电缆终端主要用在户外或户内终端上,其电位分布非常好,防污闪能力也很强,安全可靠性很高,安装方式灵活,安装也很方便。但与前述的干式硅橡胶电缆终端类似,存在机械强度不高的缺点,而且现场工作量也较大,不符合电缆终端的预制式发展趋势。
另外,中国专利号为02282771.4号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干式预制式电容型电缆终端,由反锥形电容套管、应力锥、端部导电体、根部护筒等组成,所述反锥形电容套管的主绝缘内具有由内至外由上至下依次错开的同轴排列的导电材料或半导电材料制成的电容屏,所述反锥形电容套管的根部绝缘筒的内表面是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呈喇叭口形,所述应力锥的绝缘端外表面是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呈锥形,所述反锥形电容套管的根部绝缘筒的喇叭口形内表面与所述应力锥的锥形绝缘外表面形状吻合并无缝隙紧密接触,所述反锥形电容套管的喇叭口形的根部绝缘筒由高电气强度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应力锥由弹性材料制成。
这种结构在安装时,是先套装应力锥,然后再安装反锥形电容套管。虽然说其优点是轻巧,安装方式灵活,安装方便,但是这种结构的电缆终端也有相应的缺点:
首先,其反锥形电容套管的根部绝缘筒,按其说明书所述,用机械强度较高的绝缘材料制成,如果该管在应力锥上部参与耐受绝缘,则,由于电缆本体绝缘处理后的尺寸无法保证,该绝缘筒与电缆本体绝缘间的配合问题很难解决,除非在两者间的气隙中灌注绝缘油或者其它柔性绝缘材料;其次,电缆本体绝缘预处理部位长度也比较长,其工艺要求也是很高的,否则容易出现故障的;再次,这种结构中,由于承担主绝缘的问题,对于应力锥的绝缘要求也比普通的充油应力锥式要高许多;还有,由于应力锥内表面和外表面都涉及到紧密无气隙配合,装配工艺要求也非常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工艺要求不高、制作简单、安全可靠性高、机械强度很高的预制式高压电缆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钰,未经王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60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短消息转发方法和系统、服务器以及短消息接发装置
- 下一篇:新型手机吊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