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知识网格的技术创新过程管理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10075014.5 申请日: 2006-04-03
公开(公告)号: CN101051363A 公开(公告)日: 2007-10-10
发明(设计)人: 陈新康 申请(专利权)人: 陈新康
主分类号: G06Q10/00 分类号: G06Q10/00;G06F17/3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2001江苏省镇江市丁卯***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知识 网格 技术创新 过程 管理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知识管理(KM)领域,特别是一种运用网格技术构建基于知识元、知识链和知识点的知识网格,围绕技术创新问题,采用人工智能启发式搜索,在知识网格上分析并寻求最佳求解路径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对经济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大。有调查显示,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5%~20%提高到90年代的70%~80%。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曾预言,下一个社会,是知识社会,未来企业都将充满知识工作者,这些人热爱工作,但不一定热爱组织,随时会流动,企业的关键知识也就跟着他们走了。所以,他认为:“管理之道不在管人,而在管理知识。”据美国一家知名顾问公司的2000年研究报告指出,美国有超过60%的大型企业已经或正在进行知识管理导入,欧洲与英国更高达70%的大型企业已经或正在导入知识管理。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区别在于,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大面积地进行旨在提高信息应用水平的知识管理革命,而我国还处于基础建设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确定为我国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和到2010年力争进入世界十强的科技竞争力目标。

知识是创新的源泉,知识管理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然而,当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知识管理技术方案,都是从全文检索、OA、协同、工作流、CAI等技术上衍生发展起来的,带有比较浓厚的办公自动化和搜索引擎的色彩,如:美国的Verity K2 Enterprise和亿维讯Pro/Innovator2005,以及国内的TRS EKP、蓝凌KMT和泛微e-Document等等。这些技术方案并不能帮助企业很好地解决以下问题:

一、隐性知识沉淀问题。如今,企业对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仍然未加以足够的重视,抑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是对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如经验、技能、创意和诀窍等)的管理。因为现有的、传统的知识管理、办公自动化等软件,都不是管理和运用这种创新知识的最佳平台。知识随人而动,伴随着员工的跳槽、退休、调动、出国等原因,企业大量的知识就“自然”流失了。长此下去,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问题。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研发人员对于企业内部已有知识和技术不够全盘了解,从而导致重复劳动,造成资源浪费;二是缺乏对外部新知识和新技术进行及时了解的手段,从而不能够很好地从其它领域获得借鉴;三是缺乏一个可以将知识沉淀→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知识沉淀(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新知识)的过程系统化、流程化的工具;

三、知识有效利用问题。长期以来,知识的控制单位一直停留在文档这一级上,而人对知识的需求一般不是以文档为单位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就有专家指出,知识的控制单位应从文档深入到文档中的数据、公式、事实、结论等最小的、独立的知识元。一旦实现知识的控制单位由文档深入到知识元,那么大量文档中所包含的知识元及相关信息间的链接将产生极大的知识增值,从而大大推进人类对知识的有效利用,促进新知识的创造。

针对上述的企业客观需求,目前尚无一个廉价、易用和高效的技术方案。而刚刚兴起的网格计算技术,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网格计算技术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概念,被称为第三代网络技术。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网络将不同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在分享信息的同时,也分享所有终端的计算、储存、网络等能力,实现计算资源的全面共享。网格技术,为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由文档向知识元深度发展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同时也要求人类采用新的知识组织方式来建立知识管理的平台。它将改变人类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分配的传统方式,并将成为知识创新服务的基础。

技术创新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从问题到结果,根据知识链(即知识元之间的逻辑依存关系),寻求求解知识元的过程。但是往往求解问题的过程分支很多,这些分支构成了状态空间图。因此问题的求解实际上就是在这个图中找到一条路径可以从开始到结果。这个寻找的过程称为状态空间搜索。人工智能启发式搜索就是在状态空间图中对搜索到的每一个结点进行估价,得到最好的结点,再从这个结点进行下一步搜索直到目标。这样可以省略大量无畏的搜索路径,提到搜索效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新康,未经陈新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50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