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串联式风扇及其导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610071943.9 | 申请日: | 2006-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0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 发明(设计)人: | 许家铭;张楯成;黄文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9/54 | 分类号: | F04D29/54;F04D29/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小雯;李晓舒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串联式 风扇 及其 导流 结构 | ||
1.一种导流结构,与一串联式风扇并用,其中该串联式风扇包括至少一第一风扇以及一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具有一出风口与多个静叶,该多个静叶设置于第一风扇的出风口处并用以引导气流自该第一风扇的出风口流出,且导正偏斜的气流,该导流结构设置于该第一风扇的该多个静叶与该第二风扇之间,该导流结构具有至少一导流板与一连结于该导流板的外框,用以引导自该第一风扇流出的气流在进入第二风扇时的气流角度与轴向平行,以提高该串联式风扇的风量与风压。
2.一种导流结构,与一串联式风扇并用,其中该串联式风扇包括至少一第一风扇以及一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及一第二风扇分别具有一出风口、多个动叶与多个静叶,该第一风扇的多个静叶设置于第一风扇的出风口处并用以引导气流自该第一风扇的出风口流出,该导流结构设置于该第一风扇的该多个静叶与该第二风扇的多个动叶之间,该导流结构具有至少一导流板与一连结于该导流板的外框,用以引导自该第一风扇流出的气流在进入第二风扇时的气流角度与轴向平行,以提高该串联式风扇的风量与风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流结构,其中该第一风扇的多个静叶呈径向排列。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流结构,其中第二风扇还具有一出风口与多个静叶,该第二风扇的该多个静叶设置于该第二风扇的出风口处并呈径向排列,用以引导气流自该第二风扇的出风口流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流结构,其中该第一风扇和该第二风扇分别具有多个动叶,该第一或第二风扇的动叶与该第一或第二风扇的静叶呈倾斜上扬状。
6.一种串联式风扇,至少包括:
一第一风扇与一第二风扇,该第二风扇与该第一风扇串联,所述第一风扇具有一出风口与多个静叶,该多个静叶设置于第一风扇的出风口处并用以引导气流自该第一风扇的出风口流出,且导正偏斜的气流;以及
一导流结构,设置于该第一风扇的该多个静叶与该第二风扇之间,该导流结构具有至少一导流板与一连结于该导流板的外框,用以引导自该第一风扇流出的气流,在进入第二风扇时的气流角度与轴向平行,以提高该串联式风扇的风量与风压。
7.一种串联式风扇,至少包括:
一第一风扇与一第二风扇,该第二风扇与该第一风扇串联,所述第一风扇及一第二风扇分别具有一出风口、多个动叶与多个静叶,该第一风扇的该多个静叶设置于第一风扇的出风口处并用以引导气流自该第一风扇的出风口流出;以及
一导流结构,设置于该第一风扇的该多个静叶与该第二风扇的多个动叶之间,该导流结构具有至少一导流板与一连结于该导流板的外框,用以引导自该第一风扇流出的气流在进入第二风扇时的气流角度与轴向平行,以提高该串联式风扇的风量与风压。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导流结构,其中该第一风扇的多个静叶呈径向排列。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串联式风扇,其中该导流结构与该第一风扇以及该第二风扇是个别独立,且可相互组合或分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串联式风扇,其中该导流结构与该第一风扇以及该第二风扇相互接合或分离的方式为自由卡固、锁合或黏合。
11.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串联式风扇,其中该导流板的几何分布为放射状、螺旋状或是其它不规则几何形状分布。
12.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串联式风扇,其中每一导流板为平板状或为翼形,且呈径向排列。
13.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串联式风扇,其中该第二风扇还具有一出风口与多个静叶,该第二风扇的该多个静叶设置于该第二风扇的出风口处并呈径向排列,用以引导气流自该第二风扇的出风口流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串联式风扇,其中该多个静叶与该第一或第二风扇的框体为一体成型。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串联式风扇,其中该多个静叶的剖面为一平板、三角形、梯形、翼形形状,或该多个静叶的剖面具有至少一曲面形状。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串联式风扇,其中该多个静叶的剖面具有中心线不弯曲的曲面外形。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串联式风扇,其中所述曲面为弧面。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串联式风扇,其中所述曲面为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194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密双面抛光机
- 下一篇:纳米硫化铅的电子束辐照合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