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料再生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70524.3 | 申请日: | 200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1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志义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C08J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200山东省烟台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再生 处理 工艺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再生处理工艺,尤其是一种利用混杂塑料垃圾油化提取燃料的处理工艺,属于废旧能源再生处理工艺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本发明属于利用塑料垃圾提取燃料技术领域,涉及用废塑料提取汽、柴油等的油化工艺。在油化设备上各有特点,在同釜解聚时存在的问题是:油量减少,残渣增多;解聚釜底直接受热区变形或烧蚀,加热能源不能充分利用;对空气产生污染;阻碍了连续生产和正常解聚。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废旧塑料油化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同釜解聚时能够解聚不同解聚温度的塑料,塑料油化设备能够连续生产,其自动排渣装置排渣量与解聚釜中的产渣量同步,消除漏气或满渣现象,工艺操作简化,维修方便的混杂塑料垃圾再生处理工艺;并且还可以达到解聚釜无烧蚀或严重变形,加热能源充分利用;可以作到全方位解决釜内结焦问题,保证连续生产和正常解聚。
塑料再生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工序:
(1)粉碎、挤出、解聚、冷凝、缓冲(再冷却),生成的5个碳原子以上的碳氢化合物全部留在缓冲塔内,部分5--21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汽油到柴油)由缓冲塔中上部排油口排出,21个碳原子以上的碳氢化合物(重油、石蜡等)留在缓冲塔底最底部;解聚的同时由排渣口开口排渣;
(2)在缓冲塔底部的液态重油、石蜡可以作为半产品另行加工处理,也可通过油泵打入裂解釜继续进行催化裂解、冷凝、缓冲(再冷却),冷却后由中上层缓冲塔的底部将其液体(汽油、柴油)馏出,实现成品油回收;
(3)裂解后常温下不能被液化的5个碳原子以下的碳氢化合物(烷烃、烯烃)经入洗气罐进行洗气、干燥滤毒罐进行滤毒,然后进行裂解气的吸气压缩、储存,不能被液化的5个碳原子以下的烷烃、烯烃气体中的有害气体(氯气CL2、SO2、HCL、CS2等)通过洗气,大部分溶解到洗气液中,不能溶解的被干燥滤毒罐中相应的分子筛吸附,可以达到解决二次污染的目的;
(4)上述经吸气压缩、储存得到的可燃碳氢化合物(烷烃、烯烃)可以直接作为解聚工序中加热器的加热源。
本发明的混杂塑料垃圾再生处理工艺在300-800℃之间对废旧塑料分段解聚,同釜解聚时能够实现解聚不同解聚温度的塑料,生成的液化燃料产量增加;彻底解决了釜内结焦问题,保证连续生产和正常解聚;螺旋推进解聚釜具有构造紧凑、造价低,便于操作维修,解聚率高的优点。
四、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比较完整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本实施例塑料再生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工序:
(1)粉碎、挤出、解聚、冷凝、缓冲(再冷却),生成的5个碳原子以上的碳氢化合物全部留在缓冲塔内;
本实施例,同釜解聚时能够解聚不同解聚温度的塑料,塑料油化设备能够连续生产,可以实现零压力解聚、零压力自动排渣,其自动排渣装置排渣量与解聚釜中的产渣量同步,消除漏气或满渣现象,工艺操作简化,维修方便,可以达到解聚釜釜底无积碳覆盖、散热良好,釜底直接受热区无烧蚀或严重变形,加热能源充分利用,作到釜内结焦及时清理干净,全方位解决釜内结焦问题,保证连续生产和正常解聚。
解聚工序中,在解聚釜排渣口一端的解聚釜底部下方设置对解聚釜加热的加热器,解聚釜的进料口和出气口设置在与解聚釜排渣口一端相对应的解聚釜另一端,解聚釜釜体的下外表面外部与对釜体加热的加热器之间设有一层耐高温氧化腐蚀的保护层。
采用零压力解聚、零压力自动排渣:使得真空泵吸气量与解聚釜中气体产生量相等,从而在解聚釜中产生零压力,排渣口可在解聚期间开口排渣,即实现零压力自动排渣。
本发明能最大限度处理多种混杂塑料垃圾,处理中无废渣、废气、废水排放二次污染,并且自动排渣,自动清理釜内结焦,达到连续生产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志义,未经刘志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05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食用茶油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