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64658.4 | 申请日: | 200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2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网络的线路速度的提高和数据流量的增加,网络中设备的负担也相应的加大。同时,虽然整体上数据流量会越来越大,但数据包颗粒会越来越小,这进一步加重了交换设备的负担。另一方面,采用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传送颗粒度很小的数据不仅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开销比率,降低了网络带宽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处理次数,加重了设备的负担。例如:目前Internet网络中,在对非IP业务帧传送过程中,传统的办法是将每个非IP业务数据帧单独封装在一个IP数据包,组成一个小IP包进行传送。对于80字节的以太网数据帧来说,当通过封装在一个IPv6包中进行传输时,由于开销字节较多,其传输的实际效率仅为46.7%。因此,将颗粒度很小单个数据帧封装后传输的方式不仅增加了中间传输设备的数据包处转发的工作量,而且增加了设备的成本和功耗。
为了减少通信网络的中间设备的数据处理量以及提高传输带宽利用率,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EtherIP隧道技术,其主要思想是:将一个或几个完整的以太网帧封装到一个IP包中,通过IP隧道方式进行传输。由此可以看出,当将多个完整的以太网子帧封装到一个IP包中,组成一个大的IP包进行传输时,虽然减少了中间设备的数据处理量,同时整体上减少了传输使用的的开销字节,增加了网络上传输效率。但是对于隧道出口边缘节点来说,在对封装的IP数据包进行解析过程中,必须根据每个以太网子帧的前导符和帧开始标志来对每个子帧进行逐个定帧,才能将以太网帧从IP包中提取出来,这种处理方式严重的影响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效率,造成业务的延时。
现有技术中还提供了第二种技术方案,其具体方法是:对于每个待传输的数据帧,通过长度指示封装或GFP格式封装的方式将其封装成一个子帧;再将具有同样转发路径的多个子帧组合成一个复帧;然后将复帧作为净荷映射到网络传送层;最后增加网络传送层的封装进行传送。
由上述对现有技术二的描述可以看出,采用此方式时,在传输网络的入口边缘节点上,必须对每个子帧进行GFP或长度指示封装;而在出口边缘节点上需要去除网络传送层的封装后,进一步对复帧中每个子帧进行定帧和解封装,增加了处理的复杂性,必然导致业务的转发延迟。另一方面,由于必须对每个子帧进行长度封装或GFP封装,将会增加开销,影响了网络的传送的效率和带宽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能够有效地减少数据传输时占用的开销,同时提高网络传送效率和带宽利用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A1、当数据帧到达传输网络的入口边缘节点时,根据该数据帧的转发路径对所述子帧进行分类;
B1、将具有同一个转发路径的多个数据帧作为子帧组装成复帧,并在所述复帧的头部标识所述子帧在复帧中的偏移量;
C1、将所述复帧作为净荷,增加所述传输网络的封装后发送出去。
相应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A3、当复帧到达传输网络的出口边缘节点时,解除传输网络的封装,得到所述复帧;
B3、根据所述复帧头部标识的子帧偏移量确定所述各个子帧在复帧中的起始位置,并提取所述多个子帧;
C3、根据所述子帧的转发路径将所述子帧转发给客户网络。
对应于本发明公开的数据传输方法,本发明还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
分类单元,用于根据转发路径对从客户网络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分类;
复帧组装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分类单元发送的数据帧,将同一转发路径的多个数据帧组装成复帧,并在复帧的头部标识子帧在所述复帧中的偏移量;
封装单元;用于对所述复帧增加传输网络的封装后发送出去;
解封装单元,用于将从传输网络接收到的数据帧解除传输网络的封装,得到复帧;
复帧解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复帧的头部标识子帧的信息来定位子帧并解析出多个子帧;
转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子帧的转发路径将子帧发送给客户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646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