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扣具及使用该扣具的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63038.9 | 申请日: | 200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3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40;G06F1/20;G12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扣具及使用该扣具固定散热器至发热电子元件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在计算机产业中,为将微处理芯片等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有效散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散热器紧密地贴设于发热电子元件的溢热表面,以协助发热电子元件散热,保证发热电子元件在适当的温度下运作。
为将散热器紧密地贴设在发热电子元件的溢热表面,可用数个螺丝将散热器螺锁于电子元件所在的电路板上。然而,通过这种锁螺丝的方式固定及拆卸散热器时,需借助外部工具,繁琐且费时,故,需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扣具及使用该扣具的散热装置。
一种扣具,包括:一套筒、一伸入套筒内的拉杆及一套置于拉杆上的主推弹簧;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形成一支撑部,所述拉杆上形成一位于支撑部上方的挡止部及一伸出套筒外的扣合部,所述主推弹簧收容于套筒内且抵靠于拉杆的挡止部及套筒的支撑部之间。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固定模组、一置于该固定模组上的散热器及二扣具;所述散热器相对两侧形成有套筒,每一扣具包括一伸入套筒内的拉杆及一套置于拉杆上的主推弹簧,套筒的内壁上形成一支撑部,所述拉杆上形成一位于支撑部上方的挡止部及一伸出套筒外的扣合部,所述主推弹簧收容于套筒内且抵靠于拉杆的挡止部及套筒的支撑部之间,从而拉杆的扣合部与固定模组相卡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扣具仅需按压拉杆使主推弹簧压缩及伸长,即可便捷地实现该扣具与固定模组的扣合,进而实现散热器的拆装。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安装架的放大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扣具的拉杆的立体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扣具的导引件的另一角度立体放大图。
图5为图1中散热装置扣合前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图1中安装架及扣具的组合的部分剖视图。
图7为沿图5中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1中散热装置扣合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9为沿图8中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发明散热装置的一实施例,该散热装置用以对一电路板50上的一发热电子元件例如中央处理器52进行散热,该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器10、一固定模组40、一安装架20及一对扣具30(请参阅图6),该二扣具30与安装架20及固定模组40配合以将散热器10固定于电路板50的中央处理器52上。
该固定模组40为一大致呈方形的框体,其包括相互连接且围绕中央处理器52的四侧壁41,四侧壁41相连接的角落处分别形成一凸柱410,四螺钉(图未标)分别穿过每一凸柱410,进而将该固定模组40锁固至电路板50上。其中二相对侧壁41的顶部中央位置处形成有二卡块44,每一卡块44延伸超出二侧壁41相应部分的底部具有一内凹的弧面440,以与扣具30扣合使扣具30不易松脱。
该散热器10包括位于其中心的一方形柱体14,该柱体14的四棱边向外延伸设置有导热分支部140,若干散热鳍片12由柱体14及导热分支部140的侧面延伸而出。该等散热鳍片12被分隔成朝向不同方向延伸的两对散热鳍片组102、104,每对散热鳍片组102、104分别相对设置。其中相邻的二散热鳍片组102、104的朝向相垂直。其中位于第一散热鳍片组102的散热鳍片12靠近顶部的外端设有一凹槽120,用以固定安装架20。
该安装架20大致呈方形设置,其包括一方形安装板22及自该安装板22边缘垂直向下延伸的四侧壁24。一中心孔26设于安装板22上用以供气流通过进而吹向散热器10。其中二相对侧壁24底端中央向内形成有舌片25,以与散热器10的凹槽120相卡合。
每一扣具30包括一套筒28、一金属拉杆32、一套置于该拉杆32上的主推弹簧33、一导引件34及一操作件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630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