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流自动导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61809.0 | 申请日: | 2006-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4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叶振兴;陈晓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G06F1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流 自动 导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内风扇的风流自动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中央处理器主频的提高,中央处理器和组成系统的其他辅助部件的发热功率不断增加,散热问题对计算机向更高性能攀升形成制约。散热不好的计算机轻者频繁死机,重者烧坏部件。
目前的散热设计一般是在中央处理器上设置散热器,并在散热器上方设置中央处理器风扇,依靠散热器的金属座和散热片把中央处理器发出的热量传开,然后依靠中央处理器风扇将热量吹离中央处理器附近,最后经系统风扇将热量散到机箱外面。此外,目前的风扇还有风扇转速控制功能,能够通过增加转速来增强散热能力。然而,目前的散热设计主要考虑了中央处理器的散热,而对其他较为重要的电子部件,如显卡、内存、硬盘等的散热问题考虑比较少,可能会造成局部的电子部件温度偏高,从而导致系统整体性能的下降。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风流自动导向装置,可令系统风扇针对性地对温度过高的电子部件集中散热。
一种风流自动导向装置,包括一框架、一电机、一控制模块、至少两个温度感应器及至少一摆叶,所述摆叶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温度感应器用于侦测不同电子部件的温度参数并将所述温度参数提供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参数控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摆叶摆动。
相较现有技术,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比较所述温度感应器侦测的不同电子部件的温度参数,控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摆叶朝温度过高的电子部件摆动,从而改变风流的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风流自动导向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风流自动导向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风流自动导向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风流自动导向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框架10,五根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框架10上的摆叶20,一电机30,一控制模块40,三个温度感应器50、51、52及一齿条60。
所述框架10包括彼此平行的一前板11和一后板12以及连接所述前板11和所述后板12对应端的两侧板13、14。所述框架10的前板11和后板12上分别对应凸设五个安装块15,每个安装块15开设一个安装孔16。所述框架10的侧板13、14和前板11向下凸设若干卡扣17。一风扇(图未示)容置于所述框架10中并位于所述摆叶20的下方。所述卡扣17配合计算机机箱上的通孔(图未示)将所述风流自动导向装置固定在计算机机箱上。
每一摆叶20包括一位于底部的导向轴21,所述导向轴21的两端容置于所述前板11和所述后板12的对应的安装孔16内。所述导向轴21靠近所述后板12的一端固设一齿轮22。
所述电机30包括一转轴31,所述转轴31上固设一齿轮32。
所述控制模块40和所述温度感应器50、51、52设置在一控制板70上。
所述电机30和所述控制板70固定于一腔体80内。所述电机30的齿轮32与所述摆叶20的齿轮22在一条直线上。所述腔体80的一腔壁81与所述框架10的侧板13邻接。所述框架10远离所述腔体80的侧板14在靠近所述后板12的一端凸设一凸块90。所述凸块90开设一第一限位孔91。所述腔体80的腔壁81对应所述第一限位孔91开设一第二限位孔82。所述齿条60穿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孔91、第二限位孔82并与所述电机30的齿轮32及所述摆叶20的齿轮22啮合。所述第一限位孔91、第二限位孔82可以防止所述齿条60与所述齿轮22、32分离。
请继续参阅图4,所述控制模块40包括一单片机41、与所述单片机41相连的晶振和复位电路42、触发开关S1、S2、S3及晶体管Q1。所述温度感应器50、51、52的输入端分别与计算机内需要集中散热的三个电子部件相连,所述温度感应器50、51、52的电源端均与所述单片机41的电源端Vcc相连,所述温度感应器50、51、5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单片机41的并行口P3.4、P3.5、P3.7。所述触发开关S1、S2、S3分别连接到所述单片机41的并行口P3.1、P3.2、P3.3。所述晶体管Q1的基极与所述单片机41的并行口P3.0相连,集电极与12V电源相连,发射极与所述电机30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618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离子显示器驱动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动态气敏光敏材料性能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