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通滤波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060192.0 | 申请日: | 2006-04-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1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 发明(设计)人: | 施延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H01P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通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频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滤波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移动通信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增,使得无线通信的发展更为迅速,在众多无线通信标准中,最引人注目的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以下简称:IEEE)制定的802.11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协议。该协议制定于1997年,其不仅提供了无线通信上许多前所未有的功能,而且提供了可令各种不同品牌的无线通信产品得以相互沟通的解决方案。该协议的制定无疑为无线通信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然而,在1999年9月间,IEEE为使802.11协议能成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及国际标准组织(ISO)/国际电子技术公会(IEC)间的联合标准,对其作了更进一步修订,其修订内容中增加了两项重要内容,即IEEE 802.11a协议及IEEE 802.11b协议,根据两项协议规定,在扩展的标准物理层中,其工作频带必须分别设置于5GHz及2.45GHz。
此外,由于诸多无线通信产品均朝向轻、薄、短、小且低损耗的方向发展,故要求滤波器在可以有效降低损耗的情况下,使其所占的面积能够微小化。近年来的平面式微波滤波器利用各共振腔之间的耦合及拒斥现象,来制造出通带外所需的衰减量,此种设计会使滤波器所占据的面积变得较大,且产生较大的损耗。故如何在不影响滤波器原有效能的前提下,以最小的面积来设计低损耗的滤波器,乃当今滤波器设计的一大挑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带通滤波器,以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具有较小体积。
一种带通滤波器,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以及第三谐振器。第一谐振器包括第一沟槽。第二谐振器与第一谐振器平行设置,且包括第二沟槽。第三谐振器平行设置于第一谐振器与第二谐振器之间,且包括第三沟槽。输入端用于向第一谐振器馈入电磁波信号,且电性连接于第一谐振器。输出端用于从第二谐振器馈出电磁波信号,且电性连接于第二谐振器。
上述带通滤波器利用沟槽式谐振器组合而成,此种结构不仅可以进一步缩小其所占的体积,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降低滤波器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带通滤波器的示意图。
图2为经电磁模拟所得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带通滤波器的测试图。
图3为经电磁模拟所得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带通滤波器的另一测试图。
图4为经电磁模拟所得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带通滤波器的另一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带通滤波器10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带通滤波器10设置于基板20上,其包括输入端100、输出端120、第一谐振器140、第二谐振器160以及第三谐振器180。
输入端100用于馈入电磁波信号,输出端120用于馈出电磁波信号,输入端100与输出端120位于同一直线上。输入端100以及输出端120为带通滤波器10的50欧姆匹配阻抗。
第一谐振器140电性连接于输入端100,第二谐振器160电性连接于输出端120,且与第一谐振器140并行设置。第三谐振器180并行设置于第一谐振器140与第二谐振器160之间。
第一谐振器140具有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呈方形并设置于第一谐振器140的大致中心部位。第一谐振器140包括第一耦接部142、第二耦接部144、第一耦合线146以及第二耦合线148。第一耦接部142与第二耦接部144皆位于第一耦合线146与第二耦合线148之间。第一耦合线146垂直连接于第一耦接部142及第二耦接部144的一端,第二耦合线148垂直连接于第一耦接部142及第二耦接部144的另一端。输入端100与第一谐振器140的第一耦合线146电性连接。
第一耦接部142与第二耦接部144的长度及宽度均相等,且相互平行。第一耦合线146与第二耦合线148的长度及宽度均相等,且相互平行。第一耦接部142的一端连接一个接地贯孔(未图示),用于接地。第二耦接部144的一端连接微型电容C1。在本实施方式中,微型电容C1的电容值为5.6P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601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鼻炎外用药组方
- 下一篇:食用仙人掌蒸煮类菜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