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桁架组合楼板构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53843.3 | 申请日: | 200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1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峰 |
主分类号: | E04B5/16 | 分类号: | E04B5/16;E04B5/23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寅春 |
地址: | 315040浙江省宁波市百丈路166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桁架 组合 楼板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桁架与楼板组合体的构建方法,特别是钢桁架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组合体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物中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字梁或双向密肋楼板其现场支模复杂,楼板自重大,而钢结构梁因其现场焊接复杂且钢楼承板只能单向受力,因此难以做成双向受力的楼面系统。
本申请人提出的200620106053.2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一种钢桁架解决了单向受力的楼板其施工复杂、耗钢量大的问题,这种钢桁架本身无上弦杆,在浇筑混凝土楼面时现场配置可拆卸的工具式上弦杆,并铺模板,待后浇混凝土楼面达到一定强度时拆除工具式上弦杆和模板,拆除的该上弦杆可重复使用。
在所述专利申请的一种组合桁架基础上,为使楼板变成双向受力,可构建另一方向的受力桁架,从而形成一个上弦为钢筋混凝土平板的双向空间结构,这种结构不但受力合理,用钢量省,而且解决了钢结构建筑许多场合必须采用双向受力楼面的难题。已有技术中尚未见这样的方法面世,也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进一步解决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井字梁和双向密肋楼板自重大,施工复杂等问题,为此提供本发明的双向桁架组合楼板构建方法,用该法构建的所述组合结构,在解决所述问题的同时,其结构受力更合理,承载能力更大,耗材更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将“∧”形腹杆与下弦杆焊接相连,其特殊之处是:
在“∧”形腹杆上端联结抗剪件,抗剪件侧面开设用于联结工具式上弦杆的穿孔,在所述抗剪件两侧各联结工具式上弦杆,构成一组件;
将若干所述组件两端搁置于主梁或承重墙之间;
在所述工具式上弦杆上面铺设模板,浇筑混凝土楼板,待混凝土楼板固结后拆除所述工具式上弦杆及模板;
在相邻所述组件的“∧”形腹杆之间联结“∨”形撑件其上端分别联于“∧”形腹杆上端,在“∨”形撑件下端联结挂拉件,挂拉件下方联托件,挂拉件与托件之间穿入与所述下弦杆垂直交叉的拉杆。
本发明是在所述组件两端联结搁置杆,搁置杆搁置于两端的承重墙或主梁上。
本发明中所述的抗剪件优选为“∪”形抗剪件其两侧上端开有缺口,用于在其内插入钢板,以传递抗剪件对混凝土产生的局部压力。
可以在所述“∪”形抗剪件其两侧上端具有外翻沿可作为楼板钢筋网片的撑马。
本发明中所述挂拉件宜为“凵”形挂拉件。
挂拉件开设至少两个上下向穿孔,经螺栓、螺帽与挂拉件等长度的下方托件联结,在挂拉件与托件之间穿夹拉杆。
所述的拉杆宜为平行并相间一距离的两根钢筋。
本发明中所述的抗剪件其侧面开设穿孔,用于螺栓、螺母在两侧可卸地联结工具式上弦杆,此工具式上弦杆在浇筑钢筋混凝土楼面时兼作木模板的搁置杆,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省去了支模脚手架;工具式上弦杆是指这种上弦杆使用后拆除,供再次重复使用,具有“工具”的意义。
所述组件中的“∧”形腹杆,与相邻该组件间的“∨”形撑件所处平面相互垂直,“∨”形撑件两上端分别联结两“∧”形腹杆上端;“∧”形腹杆下联下弦杆,“∨”形撑件下联拉杆,形成下弦杆与支承杆“十”字交叉的构形,整体上具有双向抗弯作用。双向抗弯结构更趋合理,抗弯强度更大,含钢量更少。
本发明由于在“∧”形腹杆上端联结抗剪件其侧面开设用于联结工具式上弦杆的穿孔,使在施工阶段以单向钢桁架受力,在拆除工具式上弦杆后,在相邻组件的“∧”形腹杆之间联结“∨”形撑件其上端分别联于“∧”形腹杆上端,在“∨”形撑件下端联结挂拉件,挂拉件下方联托件,挂拉件与托件之间穿入与所述下弦杆交叉的拉杆,最终形成双向空间组合桁架的抗弯结构,其结构更合理,抗弯能力更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双向桁架结构示意图-垂直面向“∧”形腹杆2和下弦杆1所处平面;
图2是图1双向桁架侧面结构示意图-垂直面向“∨”形撑件5和支承杆6所处平面;
图3是图1A区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B区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C区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D区放大示意图;
图7表示加设工具式上弦杆的双向桁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的完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的完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下弦杆,2“∧”形腹杆,3“∪”形抗剪件,31穿孔,32缺口,33外翻沿,4搁置杆,5“∨”形撑件,6钢筋,7挂拉件,8托件,9螺母,11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峰,未经杨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538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