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步电机线圈的生产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053622.6 | 申请日: | 2006-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5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 发明(设计)人: | 朱智平;季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晓华 | 
| 主分类号: | H02K15/04 | 分类号: | H02K15/04;H01F4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21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电机 线圈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步电机线圈的生产方法,特别是一种采用铝质绕组制成的同步电机线圈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线圈作为同步电机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对电机的影响不言而喻,现有技术的线圈绕组一般采用铜质,引出线和绕组的材料相同,这造成了成本高且重量大,在一些轻型的电机中极大影响电机的性能。中国专利电机线圈的生产工艺过程(专利号:86108071),它公开了一种对由全浸没所浸渍的定子线圈来说,由于导电体材料及绝缘材料的不同的热膨胀可引起在主绝缘和隙缝槽边缘间的间隙可以利用几次连续进行的浸渍和固化工艺程序来加以避免。每进一步的固化是在较低的温度等级上进行,其开始的温度接近于绝缘组件的类温度。固化是在平放的定子轴的情况下进行的,每进入下一工序前要把定子转过90°。上述的方案所得的线圈质量大,不适合于小型电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铝材制作线圈、特殊焊接的新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重量大、成本高等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铝线圈的生产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将铝漆包线缠绕在线圈骨架上,用绝缘胶带将铝漆包线固定;
B、将A步所得的线圈两个线头和引出线的剥除部分缠绕5圈以上;
C、将B部所得线圈和引出线的缠绕部分浸渍铝钎剂后焊接;
D、将焊接好的缠绕部分浸渍油漆。
通常,采用铝质的绕组制作的线圈和引出线的结合产生的接触电阻较大,对电机的性能影响较大,同时由于铜质的引出线和铝质的绕组焊接困难,容易造成两者的松动、脱离,本发明采用了铝质线圈绕组的同时将铝质绕组和铜质引出线的缠绕部分缠绕5圈以上,并将其浸渍铝钎剂后再进行焊接,这种焊接方法解决了接触电阻高、连接不牢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的油漆为自干性浸渍漆。这种油漆是市售的,能较好地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为了达到更好的焊接效果,作为优选,C步中的铝钎剂的重量百分组成为四氟铝酸钾与六氟铝酸钾共晶体92.0%~94.5%、氟化镉0.5%~3.0%、余量为氟化锡。这种配伍的铝钎剂能较好地使铜质和铝质的金属导线接触时的焊接质量。
作为优选,C步中的焊接温度为250~310摄氏度。由于铝质材料和铜质材料的结合使得本发明的温度控制要求严格,实验证明在250~310摄氏度的条件下焊接的所得电机线圈牢固性和电机效率较为理想。
作为优选,它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将D步所得的缠绕部分套上热缩套管后加热。这样做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牢固性,同时可以减缓焊接处的氧化。
因此,本发明具有结构牢固、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先将铝漆包线2用自动绕线机绕到线圈骨架1上,所述的铝漆包线外层涂有绝缘漆,然后用绝缘胶带将铝漆包线缠好,只露出铝漆包线两个线头,用砂纸把两个线头的绝缘层油漆清理干净。把铝漆包线的线头缠到引出线的剥除部分,绕上6圈,然后将线头直接浸入铝钎剂,然后在锡炉中搪锡进行焊接,焊接温度应控制在258℃。为减缓焊接处的氧化,焊接后应直接用自干性浸渍漆浸泡,取出后待浸渍漆干了以后用热缩套管套上,再用电吹风把热缩套管吹好以保证能更好的保护焊接接头和减缓焊接处的氧化。所述的铝钎剂的重量百分组成为四氟铝酸钾与六氟铝酸钾共晶体95.0%、氟化镉0.5%、余量为氟化锡。
实施例2:如图1所示,先将铝漆包线2用自动绕线机绕到线圈骨架1上,所述的铝漆包线外层涂有绝缘漆,然后用绝缘胶带将铝漆包线缠好,只露出铝漆包线两个线头,用砂纸把两个线头的绝缘层油漆清理干净。把铝漆包线的线头缠到引出线的剥除部分,绕上8圈,然后将线头直接浸入铝钎剂,然后在锡炉中搪锡进行焊接,焊接温度应控制在310℃。为减缓焊接处的氧化,焊接后应直接用自干性浸渍漆浸泡,取出后待浸渍漆干了以后用热缩套管套上,再用电吹风把热缩套管吹好以保证能更好的保护焊接接头和减缓焊接处的氧化。所述的铝钎剂的重量百分组成为四氟铝酸钾与六氟铝酸钾共晶体97.5%、氟化镉3%、余量为氟化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晓华,未经许晓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536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多用户医用体温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草鱼用颗粒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