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竹木结构地板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052900.6 | 申请日: | 2006-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2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大伟 |
| 主分类号: | E04F15/02 | 分类号: | E04F15/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宝堂 |
| 地址: | 310009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木结构 地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板,尤其涉及一种在竹材与实木层中间加入非木质材料后,经压制而成的竹木结构地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人们对室内装修地面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地板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防潮、保温以及室内环保的要求,因此,在民宅、高档宾馆、公寓、写字楼、酒店娱乐等公共场所装修中被大量采用,地板需求量逐年提高。目前,市场上提供的地板有:实木地板、强化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又可分为实木三层、实木多层等几种)竹木复合地板。实木地板是一种最环保的地板,但存在着抗变形、抗翘曲性能差和不能使用次材小料,材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强化地板因其实木感不强,粘结剂用量大,加之国内许多企业加工不到位,易产生大量的甲醛,造成室内的环境污染,如采用无醛胶则造价提高,与其他两种地板相较其性价比会失去优势,其市场占有率逐年递减。实木多层复合地板因其在制造中大量使用粘结剂,同样存在强化地板易产生大量的甲醛,造成室内的环境污染,如采用无醛胶则造价极高,且设备投资极大,不易有长足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开发一种强度高,抗变形性能强,生产成本低而又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型竹木结构地板。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新型竹木结构地板,含有竹质层与实木层,其间采用粘合剂粘合,其特征在于:竹质层为面层;在所述的竹质的面层与实木层之间有非木质材料的芯层。实木层包括实木底层和实木的中间层,在所述的底层与中间层之间还可以有非木质材料的芯层。在非木质材料的芯层之间还可以有实木的中间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在所述非木质材料的芯层之间有实木的中间层。作为优选,
所述的芯层是人造纤维或人造纤维织物;加入量10-400g/m2,厚度0.4-2mm。所述的是人造纤维或人造纤维织物,如:绵纶纤维、尼龙纤维、绦纶纤维及其织物(包括无纺布)。
所述的芯层是天然纤维或天然纤维织物;加入量10-400g/m2,厚度0.4-2mm。所述的天然纤维或天然纤维织物,如:麻纤维、棉纤维、毛纤维及其织物。
所述的芯层是合成纤维或合成纤维织物;加入量10-440g/m2,厚度0.4-2mm。所述的合成纤维织物,如:棉绦织物和麻绦织物、毛涤织物。
所述的芯层是人造纤维或人造纤维织物或/和天然纤维或天然纤维织物或/和合成纤维织物。
因此,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由于竹质层与实木层中间以非木质材料进行填充,通过各层木材纤维与非木质材料交叉排列,互相牵制,非木质材料的拉伸韧性高于竹材、木材,经胶合后对竹、木材的牵引强度极大,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地板的强度和抗变形性,地板抗翘曲,抗变形,尤其在遇水浸泡变形后,通过干燥仍能复原,其性能大大优于实木地板与强化地板。
本发明保持了竹地板具备的妙趣天成的美丽纹理,弹性自然真实,脚感舒适,能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具有一定的防潮、吸音、防虫蛀、防霉变等功能。
本发明在竹、木质层中填充了非木质材料;同时高比例使用实木集成材和竹子,次材小料均得到有效使用,节省了实木资源,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本发明由于成本降低,而且粘合剂用量低,使采用优质环保型粘合剂成为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产品符合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所所示是五层结构地板,上层是竹质的面层1,第二层是非木质材料的芯层2,第三层是实木的中间层32,第四层是非木质材料的芯层2,第五层是实木底层31,层间是粘合剂层。
本竹木结构地板从外观看为三层竹木结构;但从制造工艺,为五层结构。
(1)表层面板采用0.5-5mm的竹片;
(2)第二层采用非木质材料;
(3)第三层采用实木板片或实木小块木料进行指接、横拼的集成材;
(4)第四层采用非木质材料;
(5)第五层采用0.5-5mm的实木皮或实木片。
整板厚度控制在9-18mm。
加工工艺
表层
竹干燥→竹干燥后与周围环境平衡→对干燥竹按后道工序要求挑选→切片→对切好的材料进行挑选→对符合条件的材料进行砂光→坯组
中间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大伟,未经杨大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529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数据再生的后退机制
- 下一篇:撤离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