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茴三硫滴丸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50153.2 | 申请日: | 2006-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49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陈茜;滕慧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茜 |
主分类号: | A61K31/385 | 分类号: | A61K31/385;A61K9/20;A61P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浙江省杭州市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茴三硫滴丸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制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急慢性肝炎治疗的药物茴三硫(Anethol Trithione)与滴丸基质配制而成的茴三硫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茴三硫,别名为胆维他,环戊硫酮。化学名为5-(对-甲氧苯基)-1.2-二硫环戊4-烯-3-硫酮。能增强肝脏谷胱甘肽(GSH)水平,明显增强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CS)、谷胱甘肽还原酶(GSSG-R)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H-S-Tx)活性,降低谷胱甘压过氧化酶(GSH-Px)活性,从而增强细胞活力,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出及胆色素、胆酸和胆固醇的分泌,增强肝脏解毒功能。在体内主要代谢为对羟基苯基三硫酮与葡萄糖酸的结合物和无毒的硫酸盐,通过肾排泄。临床上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急慢性肝炎治疗。
目前市场上茴三硫口服制剂主要为片剂。由于常规片剂制备工艺技术所具有的特点,使得这类口服制剂存在崩解时间长,吸收较差,起效慢,生物利用度较低等缺点,从而影响药效的充分发挥。在储存期间易于裂片、变色、吸潮等,质量不稳定,同时也难以适应吞咽有困难的患者。本发明的茴三硫滴丸生物利用度高,崩解溶散快,溶出度高,质量稳定,快速释药,快速显效,可以舌下含服,也可吞服,携带和服用方便,为吞咽困难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用药选择。本发明制剂工艺简单,生产车间无粉尘,使用辅料种类少,生产过程短,成本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生物利用度高,崩解溶散快,溶出度高,质量稳定,快速释药,快速显效,携带和服用方便的药物茴三硫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由茴三硫与滴丸基质配制而成。
各成分的重量比为:
茴三硫∶滴丸基质=1∶1~1∶9
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取茴三硫,粉碎,过筛。茴三硫与滴丸基质按重量比1∶1~1∶9混合均匀,置加热器内边搅拌边加热至熔融,搅拌均匀,滴制法制丸,滴头温度为75℃-95℃,滴入二甲基硅油或其它滴丸冷却剂中,冷却剂的温度为40℃--5℃,分离滴丸,吸除冷却剂,干燥,即得。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滴丸,其有益的效果是:
1.药物快速溶出,溶出度高,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毒副作用小。茴三硫属疏水性药物,而药物的吸收速率随分散度的增加而提高。茴三硫滴丸系采用固体物理分散原理制备的制剂,将在水中难溶的药物与滴丸基质混匀后熔融,通过滴制和骤冷凝固,使药物呈分子、胶体或微晶状态分散于基质中。由于药物的总面积增大,药物以微晶或无定型的微粒释出,因此药物溶解和吸收加快,有利于人体吸收,迅速发挥疗效,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
2.增加了给药方式,可以吞服,也可舌下含服。舌下含服为吞咽困难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用药选择,方便了吞咽困难的患者。如采用舌下含化给药,由口腔黏膜吸收,不经胃肠道和肝脏直接进入循环系统,不仅避免了肝肠首过作用,而且达到了起效迅速,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副作用的目的。
3.药物稳定性好。滴丸制剂由药物与基质加热熔融后,滴入不相溶的冷却液中制成,与空气接触面积减少,不易氧化,基质为非水物,不易引起药物水解,使药物的稳定性增加,从而保证了药品质量。
4.滴丸剂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5.滴丸剂的主要生产过程中,所用物料均是在液态下进行,减少了粉尘污染,有利于劳动保护和环保,有利于GMP管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一.原辅料药
茴三硫滴丸原料药为茴三硫。
化学名为5-(对-甲氧苯基)-1.2-二硫环戊4-烯-3-硫酮。
分子式:C10H8OS3
分子量:240.35
辅料为滴丸基质聚乙二醇类、羧甲基淀粉钠、泊洛沙姆、倍他环糊精、硬脂酸、硬脂酸钠、聚氧乙烯单硬脂酸脂。
二.制备方法
取茴三硫,粉碎,过筛。茴三硫与滴丸基质按重量比1∶1~1∶9混合均匀,置加热器内边搅拌边加热至熔融,搅拌均匀,滴制法制丸,滴头温度为75℃-95℃,滴入二甲基硅油或其它滴丸冷却剂中,冷却剂的温度为40℃--5℃,分离滴丸,吸除冷却剂,干燥,即得。
三.具体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可说明本发明,但不受实施例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茜,未经陈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501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
- 下一篇:镜头模组组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