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物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48756.9 | 申请日: | 200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8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正琴;陈贵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艾迪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45/06 | 分类号: | A61K45/06;A61K9/00;A61P25/36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杨宏珍 |
地址: | 650106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物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物制剂,属于成瘾医学和神经生物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经超过117万。按联合国禁毒机构推荐的吸毒在册人员与吸毒人员1∶10的比例,我国吸毒人员已突破1100万,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毒品问题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威胁。要想取得禁吸戒毒斗争的胜利,必须依靠毒瘾戒断生物医药技术,强化该技术领域的研发应用步伐对禁毒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并将戒毒药物治疗作为重要的措施。但是,由于吸毒成瘾者在突然停用阿片类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生理紊乱现象即断瘾症状,使得他们不愿接受戒毒和控制自我复吸。国际禁毒机构和学术界已经注意到:是否能够顺利、人道地戒除吸毒者的生理毒瘾和毒品渴求程度,是吸毒者能否接受戒毒和延长操守的关键因素。根据我国近几年实际戒毒药物研发和应用情况分析,虽然国内现有的戒毒药物有十多种,但这些戒断治疗药物主要是依靠民间偏方或加入有依赖性的药物成分,毒副作用大,缺乏科学依据。以往比较被看中的戒毒类药品,治疗原理是“以小毒替大毒”。在急性脱毒期缺乏特效药的背景下,美沙酮无奈地成为了当前戒毒治疗中的首选药品,但其依赖性较强、副作用大,强制戒毒一月后复吸率达70%、一年后达到98%以上。目前我国还未找到不含莨菪碱、氯丙嗪或无依赖作用的理想的生理戒断或缓解毒品渴求程度的药物。而在戒心瘾或消除毒品渴求程度药物方面目前仍是空白。
研究证明,吸毒成瘾者已经患上了脑疾病。毒品给他们带来的痛苦主要分两部分,一是生理戒断过程中的断瘾症状,这一过程一般持续10-15天,断瘾症状的发作使吸毒者十分痛苦,并且常常导致他们的自伤自残行为,为了减轻这些痛苦,他们又重新复吸毒品;二是心理戒断,他们无法忘记毒品带给他们的快感并缺乏戒毒的自制力,终生不顾一切地疯狂追求那种快感,这种疯狂不是靠教育所能奏效的。要防止复吸,缩短或缓解断瘾症状、同时消除或降低吸毒成瘾者对毒品的渴求程度就成为了一种理想的戒毒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使用安全、科学性强,可靠性高、毒副作用小的用于治疗毒品成瘾的混合物制剂。
本发明的原理为:药物能针对性的在不同成瘾戒断阶段作用于不同靶点和不同神经递质,通过作用于阿片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多巴胺系统、谷氨酸系统、皮质酮、GABA系统而达到理想的生理戒断治疗和辅助治疗毒品渴求程度的效果。
研究表明:吸毒成瘾者大脑可用的DA远远少于正常人,而其毒品的吸食正好提高了DA的水平。提高成瘾者大脑DA的水平或激动DA受体(D1-D4)而又不会产生新的药物依赖一直是各国科学家们研究的方向。非麦角类多巴胺(DA)受体激动剂能对脑皮质边缘叶的DA系统(D1-D4)进行选择性调节,提高吸毒成瘾者大脑DA的水平或激动DA受体(D1-D4),起到戒毒作用。
研究表明:中脑腹侧被盖区(VTA)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能够抑制DA神经元的膜电位,减少DA的释放,而毒品和其他阿片受体激动剂正是通过抑制GABA神经元,增加DA的释放。GABA能抑制DA的释放,有实验证明VTA内单独注射GABA激动剂可减少毒品引起的DA释放,并可导致毒品戒断反应。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激动剂或和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B)激动剂能通过对GABA受体(GABAA和GABAB)的选择性调节,控制DA释放,从而起到戒毒功效。
复吸也与行为致敏密切相关。行为致敏可能与药物诱导的腹侧被盖核、伏隔核、前皮质、杏仁核之间多巴胺能和谷氨酸能神经元适应性平衡失调有关。因此非麦角类多巴胺(DA)受体激动剂、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激动剂或和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B)激动剂通过协同作用,共同起到理想的生理戒断治疗和辅助治疗毒品渴求程度的效果。
由于毒品损害,吸毒人员身体差异较大,因此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是及时发挥药效、降低吸毒人员戒断痛苦的有效方法,为此我们研制出不同的药物剂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艾迪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明艾迪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487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性染料染色固色工艺技术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印染助剂
- 下一篇:晒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