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铼第二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有效
| 申请号: | 200610046891.X | 申请日: | 2006-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9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 发明(设计)人: | 金涛;赵乃仁;王志辉;孙晓峰;管恒荣;胡壮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22C19/05 | 分类号: | C22C19/05;C22F1/10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伟 |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第二代 镍基单晶 高温 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领域,具体为一种无铼第二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主要适用于在高温下(1000-1100℃)承受高应力的零部件,如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
背景技术
随着燃气轮机技术的发展,对材料承温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单晶高温合金中开始加入贵重元素铼(Re)。Re在合金中起着重要的强化作用,加入3wt.%的Re能使合金的使用温度提高大约30℃。通常把加入3wt.%Re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称为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目前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已在先进航空发动机和工业燃气轮机上广泛应用。但Re元素的大量加入在提高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如下缺点:价格昂贵、容易析出有害的TCP相等。另一方面,Re在地壳中的丰度非常低,<0.001g/t,我国的储量更为稀少,因此在获得高的高温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避免使用Re元素是十分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铼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具有优良的中、高温强度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组织稳定性好。持久性能与含Re3%的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René N5相当,但不含贵重元素Re,合金成本降低50%以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从我国资源情况出发,避免使用贵重元素铼。通过优化W,Mo,Ta等难熔金属元素含量来综合强化合金。其具体的化学成分(wt.%)如下:
Cr 4~8%,Co 3~7%,W 6~10%,Mo 0.5~3%,Al 4.5~7%,Ti 0.5~3%,Ta 5~9%,C≤0.03%,其余为Ni。
本发明合金取名为DD98,其化学成分设计主要基于如下理由:
W在镍基高温合金中的固溶强化作用很强,可以提高原子间结合力和扩散激活能,在高温下的强化效果也很突出。W同时也大量固溶于γ′强化相,提高γ′相的热稳定性。在不添加Re元素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W的强化作用。但过量加入W会导致γ相过饱和,使显微组织不稳定,易形成σ相、μ相等TCP有害相,降低合金性能。过量加入W还会影响合金的铸造性能,在单晶生长中出现“雀斑”(链状等轴晶粒)等缺陷。因此控制W的含量在6~10wt.%。
Mo也是强固溶强化元素,并能增加γ/γ′的错配度,使错配位错网密集,有效地阻碍位错运动,提高合金性能。Mo和W分别富集于枝晶间和枝晶干,同时加入有利于合金的综合强化。但过量加入Mo也会导致有害相的析出,对合金的热腐蚀性能也有不利影响,因此控制Mo的含量在0.5~3wt.%。
Ta主要通过增加γ′相数量、提高γ′相强度和热稳定性来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同时也有固溶强化作用。Ta对合金的抗氧化、抗热腐蚀性能和铝涂层的持久性也有有益作用,并且不引起TCP相的形成,因此在合金中加入5~9wt.%的Ta。
Al是在镍基高温合金中形成γ′强化相Ni3Al的基本元素,它的含量对合金高温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Al含量对合金的抗氧化性能也至关重要,因此合金中必须加入一定量的Al,但过量的Al会降低合金的组织稳定性,导致有害相析出,因此将合金中的Al含量控制在4.5~7wt.%。
Ti也是形成γ′相的基本元素,合金中加入Ti后,γ′相由Ni3Al变为Ni3(Al,Ti)。Ti对合金的抗热腐蚀性能也有有益作用。合金中的Ti含量控制在0.5~3wt.%。
Cr是提高合金抗热腐蚀性能的关键元素,在合金中必须添加适量的Cr,但由于高强度合金中W、Mo等难熔金属元素高,大量加入Cr会降低合金的组织稳定性,因此将Cr的含量控制在4~8wt.%,以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
Co能降低基体的层错能,促进合金中γ′相的析出,对合金的组织稳定性也有有益作用,因此在合金中加入3~7wt.%的Co。
上述各元素的合理配比是使本发明合金获得良好综合性能的保证。
本发明采用真空感应炉熔炼,先浇铸成化学成分符合要求的母合金,然后再生长成单晶零部件,使用前须经过如下工艺制度进行热处理:
(1)温度1295-1310℃,时间8-16h,空冷至室温;
(2)温度1050-1100℃,时间4-6h,空冷至室温;
(3)温度850-890℃,时间20-28h,空冷至室温。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468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程序执行控制电路、计算机系统和IC卡
- 下一篇:制动带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