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0610046646.9 | 申请日: | 2006-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4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 发明(设计)人: | 范峰;佟明友;黎元生;许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B01D53/84;B09C1/10;C12R1/38 |
| 代理公司: | 抚顺宏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微 |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硝基 还原 假单胞菌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株硝基还原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杂环类化合物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由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显示出有别于其它传统苯系和萘系精细化工中间体的独特性能,广泛应用于染料、医药、农药、助剂等领域。目前带有杂环结构的化合物已经成为精细化工领域热点开发产品和发展趋势。杂环化合物的生产与应用过程会产生很多“三废”,尤其是废水量较大,随着国内杂环类化合物的快速发展,对含有杂环类化合物的“三废”的处理也日益显得必要和紧迫。
苯并噻唑即是这样一种杂环化合物。随着有机合成工业的迅速发展,苯并噻唑生产过程和应用过程产生的“三废”越来越多,不论对人体还是对大气地表环境都造成了严重危害。
针对噻唑类污染的废水,传统的处理方法多是应用生物法,如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然而,苯并噻唑属于难生物降解有机物,传统的处理方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将苯并噻唑彻底有效降解,收到理想效果。
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的生物强化技术就是针对传统方法的不足而发展起来的,其在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中的应用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该技术就是为了提高生物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向该系统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菌种或通过基因组合技术产生的高效菌种,以去除某一种或某一类有害物质,以强化生物量对某一特定环境或特殊污染物的反应。实施生物强化的关键条件就是得到针对目标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菌。
因此,围绕筛选一些较有价值的、可专一性地降解苯并噻唑及其类似有机物的菌株,并应用于苯并噻唑污染的废气、废水和土壤治理过程,成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可生物降解苯并噻唑的细菌菌株及其用途。
本发明提供的菌株为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S1,以下简称为P.nitroreducens S1,已于2005年10月1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1488。
该P.nitroreducens S1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见表1:
表1 P.nitroreducens S1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466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然气分离除砂装置
- 下一篇:防脱接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