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水式养殖牛蛙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10045203.8 申请日: 2006-06-27
公开(公告)号: CN101095406A 公开(公告)日: 2008-01-02
发明(设计)人: 朱训猛 申请(专利权)人: 朱训猛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A01K63/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55000山东省***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流水 养殖 牛蛙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流水式养殖牛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牛蛙原产于北美,体重可达1千克以上。供作食用的牛蛙,世界多达70多种。北美的大西洋与洛基山脉中间地方为主要产地,南从墨西哥到北部加拿大。牛蛙体躯及四肢很肥大,成块状,躯体分为头、胴两部分,颈部不明显,头部呈三角形,眼位于头部最高处,鼻也在头前背面中骨腺的丙候车室,与口若悬河腔连通,圆又平滑的鼓膜在眼后缘中央部的后下方,无外耳。前肢各生四指,四指间无蹼,四指中的内侧一指最发达。后肢比前肢长出一倍半,后肢各有3趾,趾间有蹼,后肢肌肉最发达。牛蛙体色与栖息场所相适应,也依老、幼个体不同而异,普通的牛蛙为黄褐色或绿褐色。若生活在明亮的场院怕蛙体表呈黄绿色,斑点鲜明。栖息在黑暗地方,或营养偿佳。蛙体表呈暗黑色,斑点及斑纹都不明显,背部自头至肛门近处,有暗褐色的浓斑点,四肢有暗褐色的斑纹,腹部为灰白色,并夹杂以暗褐色或暗黑色的斑点、斑纹,但不如四肢的是明显。牛蛙多栖于水中,在陆地上也活动。不喜群集,往往一对或几对相集,其啼声如牛吼,产卵期前,雄蛙便鸣唱,招引雌性。雌性缺声囊,所以听不见雌蛙鸣唱。冬天牛蛙在池塘过土穴里或石块下冬眠。不同地区的牛蛙冬眠期长短不同,在亚热带并无真正冬眠期。因此在冬季,可用提高水温的办法,使其缩短冬眠期或不冬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水式养殖牛蛙的方法,包括选择场地、建造蛙池、放养、饲养管理、疾病的防治五个部分。其特征在于:(1)养殖场一般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要求无污染,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冬暖夏凉,远离嘈杂;交通便利、供电充足,以方便养殖生产。其中水源条件的好坏是养蛙成败的关键。(2)以每100平方米为一个大池,再把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用口径10-12cm的塑料管作为给排水管,进、溢水孔设置的地点应在每个大池的对角;每个小池子里放4块80×40cm具有浮性的白色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台;池子上方用黑色太阳网遮荫,以防夏季太阳暴晒。(3)放苗前,于池每亩用生石灰50-75kg或漂白粉10-15kg进行消毒。一般清池消毒10天即可放苗。放养前幼蛙可用20ppm的高锰酸钾液浸洗10-20分钟。幼蛙期放养密度为60-80只/平方米,随着个体差异的变化,再进行分级分池放养,成蛙期放养密度为30-40只/平方米。(4)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保证24小时不间断地流水,每天至少达到300%的换水率。饲料投喂主要以浮水性配合饲料为主,日投饵量保持在蛙体重的7-15%。在牛蛙饲养过程中,为防止发生互相残食的现象,每隔一段时间要及时将规格相差较大的个体进行筛选分级,把规格相同的牛蛙调整到同一口池进行饲养,防止大蛙吃小蛙,同时注意控制养殖密度。(5)牛蛙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并定时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遍洒消毒;分池后及时用20ppm的高锰酸钾对蛙体进行消毒,防止机械损伤使病原体传播;发现病蛙、死蛙及时找出隔离,除此之外,还要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对工具进行消毒。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饵料的投喂做到“四定”,即定点、定时、定量、定质。当养至成蛙时,出现个别歪头和红腿现象,及时把歪头的牛蛙挑出隔离开,用15ppm的强氯精连续消毒5天,同时加大换水量。

具体实施方法

1.选择场地。养殖场一般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要求无污染,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冬暖夏凉,远离嘈杂;交通便利、供电充足,以方便养殖生产。其中水源条件的好坏是养蛙成败的关键。

2.建造蛙池。以每100平方米为一个大池,再把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网围好,筛绢要高出池底1m,筛绢底部应有20-30cm埋进土里;池埂高40cm,坡度1∶3,水位保持在30-40cm,水层深度不能低于20cm,否则蓄水量太少,水易浑浊,牛蛙易得病;宜采用长方形池子,便于操作:用口径10-12cm的塑料管作为给排水管,进、溢水孔设置的地点应在每个大池的对角;每个小池子里放4块80×40cm具有浮性的白色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台;池子上方用黑色太阳网遮荫,以防夏季太阳暴晒。

3.放养。放苗前,于池每亩用生石灰50-75kg或漂白粉10-15kg(有效氯含量在30%左右)进行消毒。一般清池消毒10天即可放苗。放养前幼蛙可用20ppm的高锰酸钾液浸洗10-20分钟。浸洗时要有人员在场观察,发现异常情况马上将蛙苗取出。幼蛙期放养密度为60-80只/平方米,随着个体差异的变化,再进行分级分池放养,成蛙期放养密度为30-40只/平方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训猛,未经朱训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452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