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接缝检测系统的检测管路及控制流程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039994.3 | 申请日: | 2006-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3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根;徐乃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明根 |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G05B9/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燕 |
| 地址: | 225800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接缝 检测 系统 管路 控制 流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接缝检测系统的检测管路,还涉及这种检测管路的控制方案。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大型污水治理工程的污水管道均采用顶管方式。且规格将越来越大,数量将越来越多。目前,我国现有的规范和标准,对大型顶管均无详细明确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标准。而顶管接口密封性能的好坏,是衡量顶管施工质量的重要标志。所以,如何能准确的测出顶管在工作压力或接近工作压力下的渗漏量,然后综合各种不利因素,确定一个极限值,作为一个合格的标准,用以判别接口渗漏是否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是目前工作的关键。
作为一种新型、大型的工程,顶管接口有渗水、印水是难免的(印水是允许的、正常的)。其渗水原因撇开地层不均匀沉降,一般是由施工质量所引起的。在实际工程中,每条管道少则有几百条,多则几千甚至上万条接口需要处理,施工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渗漏发生。过去传统的检测方法是分段灌水加压,两端架设特制的钢封门,从外部观察其渗漏情况。此种方法用水量大,水源寻找困难;钢封门制作安装复杂;检测周期长,难度大,费用高,操作起来十分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缺陷,提出了一种利用水、气作为检测介质,能检测单个接缝的渗漏状况的管道接缝检测系统的检测管路。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这种管道接缝检测系统的检测管路的控制流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水源,气源,水、气管路、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设进、出气口和水口,它还包括控制器,计量筒,手动阀S1~S14,电动阀D1~D5,减压阀J1~J4,压力表B1~B3,压力传感器,储气罐,计量筒由活塞分隔为水腔和气腔,电动阀、压力传感器连接控制器;水路进水口设手动阀S10,与手动阀S10串接有手动阀S11、电动阀D5,再分别连接减压阀J4,计量筒的水腔,电动阀D3、手动阀S6;减压阀J4连接检测装置的水腔,在减压阀J4和检测装置的进水口的连接管路上旁接有压力表B3和压力传感器;电动阀D3、手动阀S6连接排水口;气路进气口设手动阀S1,与手动阀S1连接一减压阀J3,减压阀J3连接手动阀S2、电动阀D1,再串接减压阀J2、压力表B2,然后分别连接计量筒的气腔,储气罐,电动阀D4、手动阀S8,电动阀D4、手动阀S8,连接排气口;减压阀J3还连接手动阀S4、电动阀D2,再连接减压阀J1,再连接检测装置的气腔,在减压阀J1和检测装置的进气口连接的管路上旁接有压力表B1;检测装置的气腔连接电动阀D6、手动阀S14,再连接排气口。
手动阀S12与手动阀S11、电动阀D5并联;手动阀S7与手动阀S6、电动阀D3并联;手动阀S3与手动阀S2、电动阀D1并联;手动阀S7与手动阀S4、电动阀D2并联;手动阀S9与电动阀D4、手动阀S8并联;手动阀S13与电动阀D6、手动阀S14并联。
本发明的控制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初始化
a.检测工作前状态:关闭所有手动阀S13、S12、S10、S9、S7、S5、S3、S1,与电动阀串联的手动阀S14、S11、S8、S6、S4、S2开启,电动阀D1、D2、D3、D4、D5处于关状态,水源、气源开启;
b.将计量筒的活塞设于最底部,即气腔体积为零;
c.启动控制器;
2).充气密封
手动打开S1,设定J1压力为0.46~0.6Mpa,开D1,压力表B1显示达到该压力值,关闭D1;
3).吸湿
手动打开S10,设定J4压力为0.116~0.165Mpa,开D5注水,开D6、D3排气,待检测装置水腔气体排尽后,关闭D6、D3,压力表B3显示压力达到上述设定值时,半小时允许压力下降值应小于3%;
4).补水
半小时后,开D5注水,注水至压力表B3显示压力达到0.116~0.165Mpa,
关闭D5、S10;
5).检测
开D2,以相等的时间间隔,记录水压值;
6).复位
关闭D2、25,D4开2秒关闭,D3开5分钟关闭;
7).检测完成
关闭水源、气源、控制器。
本发明的管路系统根据预制管道的性能,并结合密封圈的具体结构进行设计,能进行自动和手动操控,具有充气密封、吸湿、补水、检测、复位的阶段性功能,并能准确地实施上述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明根,未经王明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399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