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冲击的导电聚苯醚聚酰胺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37358.7 | 申请日: | 200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4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薄文海;叶南飚;蔡彤旻;徐依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1/12 | 分类号: | C08L71/12;C08L77/00;C08K5/521;B29B9/12;B29C47/40;C08L53/02;C08L25/08;C08K5/13;C08K3/04;C08K5/36;C08K5/2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52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导电 聚苯醚 聚酰胺 复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耐冲击的导电聚苯醚聚酰胺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器件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需要包装用的容器来承载和防护,为了防止电子器件和容器之间摩檫产生的静电而导致电子器件的损坏,这些容器全部使用导电的塑料制作而成。
现有的导电塑料主要组成是由塑料与导电的碳黑、碳纤维或碳纳米管和多种添加剂复合而成。碳纤维和碳纳米管具有用量小,对材料的机械性能影响小的特点,但是成本比碳黑高许多,市场上目前主要还是以碳黑为主。
用于制造导电塑料的主要塑料品种有聚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高抗冲聚苯乙烯树脂、聚苯醚、ABS树脂和聚碳酸脂树脂。在这些树脂中,聚苯醚和聚碳酸脂树脂的耐热较高可以达到100℃以上。但是无论是何种树脂,如果加入大量的碳黑,对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影响较大,特别是材料的冲击性能受影响最大,聚苯醚同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大量碳黑的加入对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问题,显得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导电塑料由于大量碳黑的加入导致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受影响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保留聚苯醚和聚酰胺树脂的优良机械性能且表面电阻可以达到102-1010Ω的耐冲击的导电聚苯醚聚酰胺的复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耐冲击的导电聚苯醚聚酰胺复合物,包括以下组分:聚苯醚树脂30~50重量%,聚酰胺20~50重量%,碳黑0.3~25重量%,冲击改性剂3~20重量%和磷酸脂1~10重量%。
上述聚苯醚树脂包括所有已知的聚苯醚树脂,优选聚(2,6-二甲基苯)醚以及2,6-二甲基苯酚与2,3,6-三甲基苯酚的共聚树脂。在25℃氯仿中测定的特征粘度通常大约在0.20~0.60dl/g之间,最好选用特征粘度0.20~0.45dl/g之间的树脂。可以使用一种单独特性粘度的聚苯醚树脂,也可以选用几种不同特性粘度的聚苯醚树脂复合物。
上述聚酰胺树脂存在酰胺基团,如尼龙-6、尼龙-66、尼龙-46、尼龙-1010、尼龙-12、尼龙610等。各种聚酰胺的混合物以及各种聚酰胺共聚物也可以采用。对于本发明的复合物,优选是尼龙-6和尼龙-66,最优选的聚酰胺是尼龙-66。
上述碳黑是指DBP吸收量(毫升/100克)在100~170的导电碳黑、碳纤维、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可以选用炉法导电碳黑、槽法导电碳黑或者乙炔导电碳黑。其加入量应能使其表面电阻可以达到102-1010Ω。最好控制在104-108Ω。如果其表面电阻小于102Ω,则电流可能损坏电子器件;如果其表面电阻大于1010Ω,则不能获得足够的抗静电效果。其中碳纤维和碳纳米管可以选用市售的产品。
上述冲击改性剂为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二元接枝改性乙丙橡胶(EPDM-g-St/BA)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冲击改性剂的加入主要是防止碳黑的加入使得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冲击改性剂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其与树脂应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冲击改性剂在材料基体中要形成适当的相结构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增韧效果。
上述磷酸脂是不含卤素的芳香类磷酸脂化合物。如间苯二酚双磷酸脂或双酚A双(磷酸二苯脂),可以选用一种或几种磷酸脂。由于磷酸脂对碳黑有较好润湿效果,可以增强碳黑与聚苯醚聚酰胺的相容性,改进碳黑在聚苯醚聚酰胺中的分散效果,降低由于碳黑的加入对材料力学性能的损失,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373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