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蛋白A免疫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35470.7 | 申请日: | 2006-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9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校园;汪志刚;李光吉;许春生;张旭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16 | 分类号: | A61L2/16;A61L101/46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淑文 |
地址: | 51073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蛋白 免疫 吸附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生物材料,具体的是涉及用于血液净化用的蛋白A免疫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很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是由于致病因子在机体内积累的结果。能特异、有效地通过净化血液的方法从机体内清除这些致病因子,而又不造成对机体的损害,是临床医学近一二十年来一直不断探索的问题。免疫吸附治疗是血液净化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将某一配体牢固地结合在一个固定的载体上构建成免疫吸附柱,通过体外循的方法特异性地清除患者血液中的致病因子,净化血液,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临床上应用免疫吸附能够通过特异性地清除机体的自身抗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以及通过吸附低密度脂蛋白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及其并发症等。由于免疫吸附疗法直接从血液中去除致病因子,在治疗过程中不丢失血浆有效成分,不输入异体血浆,可避免交叉感染、过敏反应等优点,而且治疗效果显著,因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葡萄球菌蛋白A(SPA)是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蛋白质,其分子量约为42,000,其氨基末端含有4-5个高度类似的免疫球蛋白Fc段结合区,可与人体血浆中的抗体(如免疫球蛋白IgG)及其免疫复合物的Fc段特异结合。如果将SPA固定在某一载体上制备成载体-SPA复合物免疫吸附柱,当人体血浆通过该吸附柱时,血浆中的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就会被特异性地吸附,一些因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导致的疾病与症状,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等即可得到预防、治疗与缓解。免疫吸附治疗的关键是免疫吸附柱的研制,具体的说就是免疫吸附柱中免疫吸附 材料的合成,所以将SPA固定在载体上的合成技术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蛋白A免疫吸附材料采用的载体基质主要是琼脂糖凝胶和硅胶,偶联试剂一般采用溴化氰、羰基咪唑、环氧氯丙烷等。由于溴化氰是剧毒物质,合成过程对人体和环境危害较大;并且用溴化氰方法偶联的蛋白基团容易脱落进入人体,对病人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所以这一合成工艺不甚理想。
贾凌云和夏列波等人发明了蛋白A-琼脂糖免疫吸附材料的新方法,它们分别采用羰基二咪唑(申请号:01106107.3,公开号:CN1367181A)和环氧氯丙烷(申请号:01103114.X,公开号:CN1365853A)作为偶联试剂活化琼脂糖载体。虽然这两种方法剔除了剧毒物质溴化氰,其制备的材料使用也更安全,但其制备过程反应步骤较多,需要经过五步化学反应才能合成吸附材料,方法复杂,因此得到的吸附材料产品批间差异大,性能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毒、无害、SPA吸附效率高以及稳定性能好的SPA免疫吸附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SPA免疫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无毒、无害、反应路线较短、操作简便,能取代溴化氰法、羰基咪唑法和环氧氯丙烷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吸附材料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蛋白A免疫吸附材料,是琼脂糖凝胶与蛋白A偶联的高分子材料,其具有如下的化学结构:
其中:
代表琼脂糖凝胶,X代表C2~6的直链烷基,或者代表 其中n=1~9,-NH-SPA为蛋白A。
上述蛋白A免疫吸附材料,其特征是X代表-CH2CH2-、-CH2CH2CH2CH2-或者-CH2CH2CH2CH2CH2CH2-。
琼脂糖凝胶是一种天然多糖,含有丰富的羟基,它可参与多种化学反应转化为活性基团,然后与蛋白A反应固定在琼脂糖凝胶载体上。本发明的基本构想是:选用偶联试剂双缩水甘油醚类试剂,作为活化琼脂糖凝胶的试剂。这些活化试剂都含有两个环氧基团,是一类具有很高反应活性的试剂,其中的一个环氧基团可与琼脂糖凝胶上的羟基反应,另一个环氧基团可在温和的条件下与SPA上的氨基反应,从而将SPA以共价键方式固定在琼脂糖凝胶上。
上述蛋白A免疫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是以琼脂糖凝胶为载体,将琼脂糖凝胶与偶联试剂双缩水甘油醚类试剂反应形成活化琼脂糖凝胶,然后与蛋白A的氨基偶联,形成琼脂糖凝胶蛋白A免疫吸附材料,具体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广州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354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