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34862.1 | 申请日: | 2006-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49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杰;罗四通;陈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宏远集团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04 | 分类号: | A61K36/804;A61K9/00;A61P25/06;A61K35/64;A61K3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109***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偏头痛 中药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复方制剂,属医药领域。
二、背景技术。
偏头痛是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所致的反复发作性的血管性头痛。在西方国家有10%以上的人患有此病,且大多数患者为女性;在我国偏头痛的发病率为4.2%~14.6%,男女比例1∶4。现代医学认为其确切发病机制不清楚,但与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有关。在发作初期先有颅内血管痉挛、局部血流量的改变、引起相应的伴随神经系统先兆症状,继发颅外血管扩张,血管活性物质和致痛物质缓激肽渗出,并沉积于血管周围,导致持续性头痛。中医认为,偏头痛主要因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和风火痰瘀阻络所致,活血化瘀、平肝潜阳、祛风化痰为治疗三大法。有作者统计51个治疗血管性头痛处方,发现对祛风药、虫类药、活血通络药等普遍重视。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及,用祛风药治疗本病62.7%;虫类药可搜风祛风,镇痉止痛,活血化瘀药可调节血管张力,改善血液粘度,川芎为血中气药,用之最多,占70.8%。
目前,国内几乎用西药曲坦类、麦角胺,A、P、C克痛宁、必理痛、安乃近、西比灵等止痛药为主治疗偏头痛,曲坦类可引起周围血管收缩缺血,不能预防发作及费用昂贵,限制其应用。止痛西药只能缓解疼痛,无法根治,而且副作用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方便、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纯中药复方药物。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该制剂由羚羊角、川芎、全蝎、蜈蚣、白芍、僵蚕、白芷、钩藤、三七、地黄、炙甘草十一味中药组成。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具有平肝息风,和络止痛之功效。用于风阳上扰、络脉不和型偏头痛,症见头部胀痛或跳痛,以额颞部疼痛多见,或眩晕、或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口干口苦、舌质红或紫暗、苔黄、脉弦或弦细数。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其处方组成中:羚羊角咸寒、归肝、心经、平肝息风,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君药;全蝎、蜈蚣、白芍、僵蚕、白芷、钩藤、地黄息风止痉,通络止痛,辅助羚羊角平肝息风作用为臣药;三七止血散瘀安神作用为佐药,配以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而且芍药甘草汤治疗腹中挛急疼痛,疗效显著。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其处方组成中:
羚羊角12份~50份 川芎12份~50份 全蝎 12份~50份 蜈蚣2份~9份
白芍 30份~120份 僵蚕15份~60份 白芷 12份~50份 钩藤15份~60份
三七 6份~24份 地黄15份~60份 炙甘草5份~20份
优选:
羚羊角19份~33份 川芎19份~33份 全蝎 19份~33份 蜈蚣3份~6份
白芍 46份~78份 僵蚕23份~39份 白芷 19份~33份 钩藤23份~39份
三七 9份~16份 地黄23份~39份 炙甘草7份~13份
更优选:
羚羊角 25份 川芎 25份 全蝎 25份 蜈蚣 4.5份
白芍 60份 僵蚕 30份 白芷 25份 钩藤 30份
三七 12份 地黄 30份 炙甘草 10份
以上组成中,各组份是以生药重量百分比计算,若以克为单位,该组成可制成药物制剂1000剂,所述1000剂指制成的成品药物制剂,如为胶囊制剂1000粒,片剂1000片,颗粒剂1000袋,口服液1000瓶等。
以上组成中,若以份为单位,可制成50~1000次服用剂量的制剂,如作为胶囊剂,制成1000粒,每次服用剂量可以是1~20粒,共可服用50~1000次。
以上组成是按重量份作为配比的,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千克为单位,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或毫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者减少,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重量配比的比例不变。
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经过科学筛选得到的,对于特殊病人,可以相应调整组成的配比,增加或减少不超过100%。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制备成药剂时可加入药物可接受的载体,所述药物可接受的载体可以是:淀粉、蔗糖、乳糖、糊精、甘露醇、无机盐类、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硅衍生物、海藻酸及其盐类、明胶、聚维酮、甘油、吐温类、琼脂、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环糊精、β-环糊精、磷脂类、滑石粉、硬脂酸镁、月桂醇硫酸盐类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宏远集团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宏远集团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348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星—三角启动控制器
- 下一篇:茴三硫滴丸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