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红蛋白凝胶层析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30737.3 | 申请日: | 2006-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4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贺馥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上海中学 |
主分类号: | C07K1/14 | 分类号: | C07K1/14;C07K14/805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杜林雪 |
地址: | 2002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红蛋白 凝胶 层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红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血红蛋白凝胶层析的方法,属于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凝胶层析(gel chromatography)又称为凝胶排阻层析(gel exclusionchromatography)、分子筛层析(molecular sieve chromatography)、凝胶过滤(gel filtration)、凝胶渗透层析(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等。它是以多孔性凝胶填料为固定相,按分子大小顺序分离样品中各个组分的液相色谱方法。1959年,Porath和Flodin首次用一种多孔聚合物-交联葡聚糖凝胶作为柱填料,分离水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样品,称为凝胶过滤。1964年,Moore制备了具有不同孔径的交联聚苯乙烯凝胶,能够进行有机溶剂中的分离,称为凝胶渗透层析(流动相为有机溶剂的凝胶层析一般称为凝胶渗透层析)。随后这一技术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目前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很多领域。凝胶层析是生物化学中一种常用的分离手段,它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样品回收率高、实验重复性好、特别是不改变样品生物学活性等优点,因此广泛用于蛋白质(包括酶)、核酸、多糖等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同时还应用于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脱盐、样品浓缩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血红蛋白凝胶层析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
一种血红蛋白凝胶层析的方法,其步骤为:
1.凝胶的处理:取葡聚糖凝胶(Sephadex-25)干粉,浸泡于蒸馏水中充分溶胀,然后倾斜法除去表面悬浮的小颗粒,最后加入等体积pH7磷酸缓冲液继续浸泡;
2.装柱:将层析柱下端的止水螺丝旋紧,向柱中加入缓冲液,把溶胀好的糊状凝胶边搅拌边到入柱中,同时开启止水螺丝,控制一定的流速,使柱中的凝胶一直处在溶液中;
3.平衡:用磷酸缓冲液洗脱,平衡20分钟。
4.血红蛋白样品的制备:取若干抗凝血于烧杯中,加入磷酸缓冲液,再加入固体铁氰化钾,使浓度达到5mg/ml。
5.层析柱还原层的形成:取适量FeSO4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Na2HPO4,80mMNa2H2EDTA混合液搅拌均匀。待层析柱上缓冲液几乎全部进入凝胶时,速取适量该混合液加入层析柱中,待混合液完全进入柱床后加入适量缓冲液;
6.上样:将柱中多余的液体从底部流出后关闭止水螺丝,取前面制备好的血红蛋白样品适量,将样品溶液小心加到凝胶柱上,打开止水螺丝,使样品溶液流入柱内;
7.洗脱:用缓冲液进行洗脱,控制缓冲液在约每5秒一滴的流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8.清洗:待所有色带流出层析柱后,加快流速,继续清洗层析柱5min。
所述的步骤3中,液面高于低于凝胶表面,否则可能有气泡混入,影响液体在柱内的流动与最终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效果。
下面通过本发明的实验结果来说明本发明方法的应用效果。在层析柱中加入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形成一个还原区带;当红褐色的血红蛋白样品(血红蛋白与铁氰化钾的混合液)流经还原区带时,褐色的高铁血红蛋白与亚铁离子结合生成紫色的还原型血红蛋白;还原型血红蛋白继续下移,与缓冲液中的氧分子结合又形成了鲜红的氧化型氧合血红蛋白;亚铁氰化钾则因分子量小,在层析柱中呈现其本来的黄色条带而远远地落在血红蛋白的后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了一种血红蛋白凝胶层析的方法,具有方便使血红蛋白分离纯化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凝胶的处理取3克葡聚糖凝胶(Sephadex-25)干粉,浸泡于蒸馏水中充分溶胀(室温,6小时),然后倾斜法除去表面悬浮的小颗粒,最后加入等体积pH7磷酸缓冲液继续浸泡。
2.装柱将层析柱下端的止水螺丝旋紧,向柱中加入约5-7cm高的缓冲液,把溶胀好的糊状凝胶边搅拌边到入柱中,同时开启止水螺丝,控制一定的流速,使柱中的凝胶一直处在溶液中。最好一次连续装完,若分次装入,需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柱床上层凝胶,以免出现界面。装柱长度至少8cm。最后放入略小于层析柱内径的滤纸片,以防将来加样时凝胶被冲起。
3.平衡用磷酸缓冲液洗脱,平衡20分钟。注意液面不要低于凝胶表面,否则可能有气泡混入,影响液体在柱内的流动与最终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上海中学,未经上海市上海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307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