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皮细胞化动脉瘤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26651.3 | 申请日: | 2006-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3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朱巍;周良辅;程树军;汪洋;毛颖;宋冬雷;田彦龙;朱云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L27/38 | 分类号: | A61L27/38;A61L27/4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皮 细胞 动脉瘤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医疗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动脉瘤支架,具体涉及一种内皮细胞化动脉瘤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颅内动脉瘤是导致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主要原因,也是人类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管内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一些难治性动脉瘤,如梭形或层间动脉瘤、宽颈动脉瘤、椎基底动脉瘤等,直接外科手术治疗难度大、效果差,且常伴严重并发症,而血管内治疗则呈现安全、微创的优越性。过去的十年间,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动脉瘤已经被本领域普遍接受。然而,由于弹簧圈治疗动脉瘤的历史有限,尽管短期疗效得到临床肯定,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Hayakawa等在455个动脉瘤GDC栓塞后复查发现178(39%)个动脉瘤未完全填塞,有瘤颈残留。其中大型(11-25mm)或巨大型(>25mm)动脉瘤和宽颈(>4mm)小型(4-10mm)动脉瘤出现复发的概率远高于窄颈小型动脉瘤。Bavinzski(Bavinzski G,et al.JNeurosurg.1999;91(2):284-93)等在颅内动脉瘤GDC栓塞后的尸检中也发现瘤颈较大的动脉瘤颈口的新生内膜覆盖较少。因而Geremia等将支架置于动脉瘤瘤颈附近载瘤动脉中,通过支架的网状结构干扰正常的血流促使瘤内血栓形成,组织纤维化,进而闭塞瘤腔。支架技术的应用为颅内难治性动脉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局面。然而,支架技术在动脉瘤中的应用还存在缺陷。首先,支架作为金属异物可以诱发载瘤动脉的血栓形成;其次,金属支架的刺激性作用可引起血管内膜增生,导致载瘤动脉的狭窄或闭塞(Levy EI,et al.Neurosurgery.2002;51(5):1280-5)。这些问题,已限制了支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本领域研究认为,对于颅内巨大型及宽颈动脉瘤,如何在支架建立后加快瘤颈口新生内皮的产生和覆盖,是减少动脉瘤复发和避免载瘤动脉狭窄的关键问题。
研究认为,支架内皮细胞化的目的在于使动脉瘤瘤颈处被内皮细胞封闭,重建血管壁。对于栓塞不全者,可以使瘤腔与循环血液隔绝;对于完全栓塞的动脉瘤,可以减轻血流对弹簧圈或瘤内血栓的冲击,降低再通的发生率。支架上的内皮细胞,有利于减轻和修复治疗中损伤的血管内皮,可以避免金属支架与血流直接接触,减少对血流的干扰;同时内皮细胞还可以分泌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等活性物质,降低血管痉挛和狭窄的发生率。因此在支架表面实现内皮细胞化,可以减少支架的金属裸露面积从而能够减轻植入后引起的异物炎症反应,同时内皮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有助于支架形成具有抗凝特性的光滑表面。支架内皮细胞化的前景十分诱人,但仍然有许多实际的问题有待解决。如:支架内皮细胞化的效果取决于种植的内皮细胞数目、粘附细胞的抗血流冲刷能力等,其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内皮细胞来源问题。异体内皮细胞因涉及免疫排斥反应而不宜应用于临床;转基因永生化内皮细胞系具有潜在的致瘤危险。目前进行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中,以脐静脉和幼童包皮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较为成熟,显然这两种方法都不大可能应用于支架的内皮细胞化。尽管血管细胞生物学已取得很大的进步,但内皮细胞的获得仍不够便利。因而,寻找新的内皮细胞获得途径是建立可供临床应用的内皮化支架的关键问题之一。
选择合适的表面涂层材料,形成适合内皮细胞生长的支架表面是建立内皮化支架的又一关键问题。内皮化支架进入血管内后,其附着的内皮细胞必须具备抗血流冲刷能力,同时部分裸露的涂层材料不能引起血小板聚集而发生血栓。以往采用的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和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粘附力有限,同时存在促进血栓形成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已有的金属材质动脉瘤支架的性能,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内皮细胞化动脉瘤支架。本发明将自体血管内皮细胞对支架金属表面修饰,能在支架建立后加快瘤颈口新生内皮的产生和覆盖,减少动脉瘤复发和避免载瘤动脉的狭窄,提高动脉瘤特别是颅内动脉瘤的治愈率,减少动脉内血栓形成的机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内皮细胞化动脉瘤支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首先解决了内皮细胞的来源,采用从自体静脉内皮层采集扩增的血管内皮细胞,并将该细胞粘附于经生物相容性的,生物可降解的,无毒的高分子生物材料涂层处理的不锈钢动脉瘤支架表面,制成自体内皮细胞化动脉瘤支架,用于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特别是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266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脱接头
- 下一篇:改进的IC烧录设备取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