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在ATM取款时密码被偷窥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22641.2 | 申请日: | 200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1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袁增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三泰电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9/00 | 分类号: | G07F19/00;G07F9/02;G06K9/00;G08B21/24;G08B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顺德 |
地址: | 610091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atm 取款 密码 偷窥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特别涉及人脸图像数据的计算和处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特征的自动识别技术得到广泛研究与开发,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掌形识别等。人脸检测和识别是基于脸像的身份鉴别,因识别方式友好、可隐蔽而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与其它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比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是最自然直接的手段,易于为用户所接受。正因为人脸检测和识别技术具有主动性、非侵犯性、不涉及个人隐私、用户友好和方便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竞争力的身份鉴别方法,在安全、保安和电子商务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和良好的产业化前景。现有的人脸检测和识别技术主要有: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基于模板的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是最早、最传统的方法,通常需要和其他算法结合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基于模板的方法可以分为基于相关匹配的方法、特征脸方法、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奇异值分解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动态连接匹配方法等。基于模型的方法则有基于隐形马尔柯夫模型,主动形状模型和主动外观模型的方法等。总之,人脸图像几何特征的各种算法已经相当成熟。
现有技术的自动柜员机(Automatic Teller Machine ATM),特别是安放在公共场所的ATM,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一些不法分子经常利用取款人在ATM上操作时,偷窥取款人的密码,造成取款人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ATM缺乏安全监控的缺点,提供一种通过检测人脸几何特征,来计算相隔的距离,从而避免密码被偷窥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止在ATM取款时密码被偷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利用摄像头采集ATM操作位置附近的图像;
b.根据采集的图像判断上述位置附近有几张人脸;
c.如果采集到上述位置附近有2张或2张以上人脸,则对人脸图像数据进行计算处理,根据人脸特征数据,计算取款人与其他人脸之间的距离,如果所述距离小于设定值,则发出报警提示;
具体的,步骤c中,所述报警提示,包括声光报警和/或显示在ATM显示屏上的文字提示;
进一步的,步骤c包括,如果所述距离小于设定值,则存储当前图像。
本发明的防止在ATM取款时密码被偷窥的装置,包括摄像头,图像处理系统,报警系统;所述摄像头与图像处理系统连接,用于采集ATM操作位置附近的图像数据;所述图像处理系统与ATM控制单元及报警系统连接,用于完成图像数据处理、触发报警系统、与ATM控制单元进行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处理系统,根据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中,人脸特征数据,计算人脸之间的距离;
更进一步的,所述报警系统与通信网络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即时发现被偷窥的危险,发出报警提示,有效避免密码失窃给取款人带来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程序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算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程序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通过摄像头采集ATM操作位置附近的图像,结合运动视频信息进行人脸检测,并对人脸检测结果进行判断,若只有一张人脸,则不做任何处理,若有两张或两张以上人脸,则根据人脸面部特征点的距离,判断操作者(取款人)和排队等候的人之间是否距离太近,若距离低于设定值,即发出报警信号,触发ATM机弹出文字提示窗口,报警系统发出声光报警,提醒操作者有人距离太近,应停止继续操作。与此同时,当前图像被存储在图像处理系统中,以备警方日后查询。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三泰电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三泰电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226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