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刚构桥竖转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21739.6 | 申请日: | 200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5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祥;张太雄;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志祥;张太雄;徐勇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74重庆市南岸***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刚构桥竖转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连续刚构桥竖转施工方法。
现有技术中,连续刚构桥常用的施工方法有两种,一是分节段悬臂浇筑法,其优点是无需预制场地,设备要求较低;但工艺复杂、施工期长、造价高;由于主梁各节段混凝土的浇注环境、龄期各不相同,由分批张拉、管道摩阻及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很难准确预计,加之分节段施工造成的众多竖向接缝难以到达理想质量要求,致使为数不少的连续刚构桥出现后期挠度过大和开裂,严重影响了桥梁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二是分节段预制并悬臂拼装法:其优点是预制梁段质量易于保证且施工期较短,但运输吊装设备要求高,造价高;同样存在众多竖向接缝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便、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工期短、造价低,具有明显经济技术效益的连续刚构桥竖转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以如下技术步骤实现:A.在桥位的设定位置完成桥台、主桥基础和桥墩的施工,在支架上完成边跨现浇梁段施工,完成墩顶梁段和其端部的转动铰安装预埋施工;B.竖向制作主梁,其下端通过转动铰与墩顶梁段连接,但在主梁的竖向制作期间为临时固接;C.在墩顶梁段上架设转体所需塔架(可与主梁竖向制作所需塔架共用),并安装具有放张控制设备的拉索,拉索两端分别与塔架顶部和主梁上端相连接;D.撤除主梁与墩顶梁段的临时固接,通过放张控制设备逐步释放拉索,使主梁绕转动铰旋转至其设计位置(必要时可对主梁施加临时预应力索以利抗裂);E.连接转动铰区域主梁的各类钢筋,并浇注混凝土使主梁其与墩顶梁段成为整体,按设计要求完成主梁的预应力施工,然后撤除拉索和塔架;F.按设计要求先后完成边跨合龙段和中跨合龙段的施工,完成桥面铺装、栏杆等工作形成全桥。
本发明具有的积极效果是:将作为跨越结构的主梁施工改变为类似于桥墩施工的竖向制作,极大地简化了施工工艺;以塔架两侧基本对称平衡的竖向转体方式形成主桥,避免了常规转体施工抵抗拉索反力所必需的庞大地锚设备,明显降低了对施工设备的要求,显著缩短了施工工期,从而大大了节省桥梁造价;主梁竖向制作的接缝均为水平缝,混凝土及其接缝质量易于保证;同一时期完成预应力施工,使预应力损失的估算相对准确,有利于增强桥梁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本发明还可应用于钢梁桥和钢一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施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的第一道主要工序;
图2是本发明实施的第二道主要工序;
图3是本发明实施的第三道主要工序;
图4是本发明实施的第四道主要工序;
图5是本发明实施的第五道主要工序;
图6是本发明实施的第六道主要工序。
件1是主桥基础和桥墩,件2是墩顶梁段,件3是转动铰,件4是竖向制作的主梁,件5是施工塔架,件6是具有放张控制设备的拉索,件7是边跨现浇梁段,件8是边跨合龙段,件9是中跨合龙段。
本发明以如下技术步骤按六道主要工序实现:
第一道主要工序:A.在桥位的设定位置完成桥台、主桥基础和桥墩1的施工,在支架上完成边跨现浇梁段7施工,完成墩顶梁段2和其端部的转动铰3安装预埋施工;
第二道主要工序:B.竖向制作主梁4,其下端通过转动铰3与墩顶梁段2连接,但在主梁4的竖向制作期间为临时固接;
第三道主要工序:C.在墩顶梁段2上架设转体所需塔架5(可与主梁竖向制作所需塔架共用),并安装具有放张控制设备的拉索6,拉索6两端分别与塔架6顶部和主梁4上端相连接;
第四道主要工序:D.撤除主梁4与墩顶梁段2的临时固接,通过放张控制设备逐步释放拉索6,使主梁4绕转动铰3旋转至其设计位置;
第五道主要工序:E.连接转动铰3区域主梁的各类钢筋,并浇注混凝土使主梁4其与墩顶梁段2成为整体,按设计要求完成主梁的预应力施工,然后撤除拉索6和塔架5;
第六道主要工序:F.按设计要求先后完成边跨合龙段8和中跨合龙段9的施工,完成桥面铺装、栏杆等工作形成全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志祥;张太雄;徐勇,未经周志祥;张太雄;徐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217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