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央空调室内机液冷媒防止滞留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14109.6 | 申请日: | 2006-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6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金珠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空调 室内 冷媒 防止 滞留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中央空调室内机液冷媒防止滞留控制方法的发明。本发明的中央空调室内机液冷媒防止滞留控制方法,在液冷媒滞留在停止的室内机,出现冷媒不足的现象时,根据室外机的压缩机温度进行判断以及控制,让运行中的室内机持续地正常运行。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利用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膨胀器构成的空调回路,对设有空调的建筑物或房间供应冷气或热气,进行空气调节的装置,大体上可分为分体形和一体形。
一体形空调中有把装置挂在窗户上直接设置的窗户形空调,以及连接有吸入管道和排出管道、设置在室外侧的管道式空调等。上述分体形空调中有直立地设置的立式空调,以及挂在墙体上设置的壁挂式空调。
另外,空调还可分为只作为供冷机使用的供冷专用空调,以及可以作为供冷/供热机兼用的热泵式空调。
最近,广泛使用的还有中央空调。中央空调具有一个以上室外机、多个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上述室外机和室内机。
但是,现有技术的空调中,只有多个室内机中的一部分单独地长时间运行时,非运行室内机内部会滞留液冷媒,出现整体上冷媒不足的现象。
从而,当出现冷媒不足现象时,室外机压缩机的排出温度会上升。为了防止上述排出温度上升、现有技术中投放液冷媒,但由于绝对的液冷媒量本身不足、因此上述压缩机的排出温度会继续上升。
因此,上述压缩机会以过热的状态继续工作,产生错误。在下次驱动时、对冷媒量不足非常敏感,即只要有一点不足就很快地处于过热状态,失去功能而无法进行控制。
总之,如现有技术的控制方法,在非运行室内机中滞留液冷媒的状态下,继续进行驱动时,由于冷媒量的不足压缩机经常出现错误,会降低整个中央空调的制冷、制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防止中央空调多个室内机中只有一部分单独长时间地运行时,非运行室内机内部滞留液冷媒而出现冷媒不足现象,压缩机排出温度持续上升,引发空调的运行错误以及空调的运行效率下降。而提供一种中央空调室内机液冷媒防止滞留控制方法,利用中央空调室外机压缩机温度,判断非运行室内机的液冷媒滞留状态,并根据此判断结果、回收所滞留的液冷媒,让中央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正常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姬鼠放案是提供一种中央空调室内机液冷媒防止滞留控制方法,用于由一个室外机以及共用上述室外机的多台室内机构成的中央空调,其中:该方法包括对设置在压缩机排出侧的温度传感器感知的排出温度进行检出的第1阶段;
把上述第1阶段检出的排出温度值与设定的第1温度值A进行比较、判断当前循环冷媒量不足与否的第2阶段;
当上述第2阶段中判断为冷媒量不足,则对停止运行的室内机膨胀阀门开放程度进行控制,让停止运行的室内机中滞留的冷媒回收的第3阶段。
上述第2阶段中,与压缩机排出温度进行比较的第1温度A是105℃。
上述第3阶段中,如果上述第2阶段的判断结果为压缩机排出温度值小于第1温度值A,则让室内机膨胀阀门维持适当的开放度。
上述第3阶段中,对室内机膨胀阀门的开放度进行控制时,使之比当前室内机开放度增加1.5倍。
在上述第3阶段中,压缩机的排出温度达到第2温度B以下时,结束室内机膨胀阀门的开放度控制。
上述结束室内机膨胀阀门开放度控制的第2温度B是95℃。
本发明的效果是该中央空调室内机液冷媒防止滞留控制方法为了防止当由于非运行室内机中滞留液冷媒,引发冷媒量不足现象,使压缩机排出温度上升时,引发空调的错误运行以及效率降低,利用上述压缩机温度、判断冷媒量不足与否,控制非运行室内机的开放度,可以让空调正常地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中央空调整体配置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中央空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中央空调循环系统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中央空调室内机液冷媒防止滞留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中:
10:室外机 11:变速压缩机
11a、12、12a:匀速压缩机 13、13a:四通阀门
14、14a:储液罐 15、15a:室外热交换器
16、16a:室外扇 20、20a、20b、20c:室内机
22a、22b、22c:膨胀阀门 23a、23b、23c:室内热交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141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源供应器的变压转换电路
- 下一篇:万能料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