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器的压缩机均油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14107.7 | 申请日: | 2006-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6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金柱沅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2 | 分类号: | F04B39/02;F04C2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晓红 |
地址: | 300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压缩机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的压缩机均油方法及其装置,尤其是当同时驱动变频压缩机和定速压缩机时,控制连接变频压缩机与定速压缩机的均油装置的阀,以防止润滑油倾向于某一方的空调器的压缩机均油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技术一拖多空调器的室外机,多个室外机通过冷媒排管与多个室内机相连,室外机满足室内机的负荷,至少驱动一个以上。
如图6、7所示,室外机包括:只输出从室内机供给冷媒中的气体冷媒的储液罐1;接收并压缩从储液罐1供给的气体冷媒的压缩机2、3;与压缩机2、3相连,并选择被压缩冷媒的流路的四通阀4;以及使从四通阀4供给的冷媒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5。
压缩机2、3由能够对排出冷媒的压缩容量进行变化的变频压缩机2,和只排出一定容量的冷媒的定速压缩机3构成,压缩机2、3连接有能够使压缩机内部的油进行流动的均油管6。
在室外机的整体冷媒压缩容量中,变频压缩机2承担整体的70%,定速压缩机3承担剩余的30%。
但是,当变频压缩机2以低频率驱动时,若定速压缩机3驱动,则变频压缩机2内部的油会移动到定速压缩机3,使变频压缩机2的内部确保不了适当的油量。而且,当变频压缩机2在缺油的状态下以高频率运转时,由于油量不足变频压缩机2会严重受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连接变频压缩机与定速压缩机的均油装置上设置阀,并通过控制阀,将变频压缩机的润滑油油面维持适当状态的空调器的压缩机均油方法及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器的压缩机均油方法,当判断为移动于变频压缩机与定速压缩机的内部的润滑油倾向于某一方时,开闭移动润滑油的均油管的阀,使变频压缩机与定速压缩机的润滑油保持均匀。
发生润滑油倾向现象的时候是指变频压缩机以低运转频率驱动,定速压缩机开始启动的时候。
当变频压缩机以低运转频率驱动,定速压缩机开始启动时,关闭阀。
在均油管上还设置有泵,当变频压缩机内部的润滑油不足时,驱动泵,使定速压缩机内部的润滑油移动到变频压缩机的内部。
一种空调器的压缩机均油装置,包括:能够改变冷媒的压缩容量的变频压缩机;冷媒的压缩容量为一定的定速压缩机;为使变频压缩机与定速压缩机之内部的润滑油移动而连接变频压缩机与定速压缩机的均油管;以及为使润滑油从定速压缩机移动到变频压缩机而设置的单向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空调器的压缩机均油方法及其装置,在变频压缩机内部的润滑油不足的情况下,控制连接定速压缩机与变频压缩机的均油装置而防止变频压缩机发生润滑油不足现象。当变频压缩机以低运转频率驱动时,若启动定速压缩机,则关闭均油装置的阀而防止润滑油从变频压缩机移动到定速压缩机。能够防止润滑油的不足带给压缩机的损伤,提高压缩机的可信度。另外,本发明空调器的压缩机均油方法及其装置,防止压缩机的润滑油倾向于某一方,能够有效防止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压缩润滑油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拖多空调器的大概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拖多空调器构成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拖多空调器室外机的构成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拖多空调器室外机的构成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拖多空调器室外机的构成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一拖多空调器室外机的构成图。
图7是现有技术一拖多空调器的压缩机油不均匀现象的大概构成图。
图中:
11、12、13、14:室内机 21、22、23:室外机
51:室内热交换器 54:室内电磁膨胀阀
61:储液罐 62:变频压缩机
63:定速压缩机 64:油分离器
65:四通阀 67:均油管
70:室外热交换器 74:室外电磁膨胀阀
80:过冷却装置 90:液体喷射装置
100:阀 102:单向阀
104:泵 105: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141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轿车空调制冷系统及行李厢
- 下一篇:安全会车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