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承沟道自动分选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10258.5 | 申请日: | 2006-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9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贺滨;刘英涛;吕少华;孙柏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7C5/04 | 分类号: | B07C5/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80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沟道 自动 分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关于微米级的轴承套圈沟道尺寸分选装置,更具体地说,是关于轴承装配合套时,分选轴承内外套沟道尺寸的装置。
背景技术:
球轴承装配合套(配套)时,需要根据内套沟道尺寸、外套沟道尺寸、滚珠球的尺寸、滚珠球和内套、外套的间隙(油隙)、以及轴承的等级等的要求来进行装配,所以中小型轴承内、外套沟道尺寸分选精度和速度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加工轴承内外套沟道尺寸时散差较大,随机拾取内、外套进行合套装配的合套率较低,这种状况,必须先行将轴承内、外沟道按尺寸进行分类,合套时先选定滚珠球,再根据内套的沟道尺寸选择外套或根据外套的沟道尺寸选择内套。轴承沟道自动分选机,就是为自动、快速分选沟道尺寸而设计的。目前常规用人工分选,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分选的精度和效率变化较大。该系统若配合轴承(内、外)沟道自动测量机械手来分选,即可自动对沟道尺寸进行测量及分选,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产品质量和数量可以得到保障,比人工分选速度既快,精度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固定在框架上的分选滑道及安装在中心轴上的旋转传送机构,自动完成轴承沟道尺寸的分选工作,解决人工分选的弊病,使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的轴承沟道自动分选机。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轴承沟道自动分选机,其组成包括:中心轴、驱动机构、带有分选滑道的框架,所述的框架内固定有横梁和下支架,所述的中心轴穿过所述的下支架固定在所述的横梁上,所述的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的下支架上,所述的中心轴上设置有旋转传送机构,所述的中心轴的顶端固定有平台。
上述的轴承沟道自动分选机,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的平台上安装有卸料器。
这个技术方案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配合轴承沟道自动测量机械手自动对轴承沟道尺寸进行测量及分选,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产品质量和数量可以得到保障,轴承沟道自动分选机自身的分选速度为每分钟大于80件,比人工分选速度既快,精度又高。
2.本发明每次被检测完沟道尺寸的轴承内(外)套,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旋转机构的第一个位置A,随着步进电机旋转带动旋转传送机构旋转一个角度,由计算机将工件运行的位置和工件尺寸的存储位置进行比较,相同时,卸料器推动翻斗,该工件顺着分选滑道进入到外设的存储仓中,否则随着下一个测量工件运行到新位置,重新进行比较,直到最后位置,达到了快速分选的目的。
3.本发明的应用解决了人工分选劳动强度大,分选效率低等缺点,是球轴承装配合套自动线必需的设备之一。
4.本发明德的中心轴上设置有旋转传送机构,配合轴承(内、外)沟道自动测量机械手来分选,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产品质量和数量可以得到保障,利用翻斗进行分选,其速度可达到每分钟大于80件,比人工分选速度既快,精度又高。
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图。
附图3是分选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分选滑道的侧视图。
附图5是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旋转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附图6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轴承沟道自动分选机是由中心轴9、驱动机构15、带有分选滑道14的框架1构成,所述的框架1内固定有横梁18和下支架16,中心轴9穿过所述的下支架16,安放在基座19里,通过紧固件20固定在所述的横梁18上,所述的驱动机构15固定在所述的下支架16上,所述的中心轴9上安装有旋转传送机构11,所述的中心轴9的顶端固定有平台7,框架1上的分选滑道14与旋转传送机构上的料道23对齐,分选滑道14是由分选滑道隔板21及滑道板13构成。所述的驱动机构15包括驱动电机2,所述的驱动电机2通过紧固件将其固定在电机支撑25上,所述的电机支撑25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的下支架16上,所述的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上安装有主动齿形轮4,所述的主动齿形轮4通过齿形带6连接所述的被动齿形轮10。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大学,未经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102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下一篇:磷酸二氢钾孪晶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