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熊果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010228.4 | 申请日: | 2006-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5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赵学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1/56 | 分类号: | A61K31/56;A61K47/24;A61P35/00;A61P3/10;A61P1/04;A61P3/06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晓光 |
| 地址: | 150080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果酸 磷脂 复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熊果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熊果酸(Ursolic acid,UA)又名乌苏酸、乌索酸,是α-香树脂醇(α-amyrin)型非极性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化学结构上与齐墩果酸是差向异构体,分子式为C30H48O3,分子量为456.68,m.p.为285~291℃。结构式如下:
熊果酸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存在于杜鹃花科植物熊果的叶、果实,选森参植物毛泡桐的叶,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龙胆科植物湿生蕾、木樨科植物女贞的叶,紫薇科植物毛子草的地上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熊果酸与磷脂复合而成的熊果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熊果酸磷脂复合物,其组成包括:熊果酸和磷脂,所述的熊果酸与磷脂的重量比为1∶0.1~25。
上述的熊果酸磷脂复合物,所述的磷脂选自大豆磷脂、卵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熊果酸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按比例称取熊果酸和磷脂,加入到溶剂中,加热回流至溶液澄清,回收溶剂,干燥,粉碎即得本产品。
上述的所述的熊果酸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溶剂为芳烃、卤素衍生物及环醚等非质子传递溶剂,包括丙酮、乙醇、氯仿、四氢呋喃、乙酸乙酯、甲醇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熊果酸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将本发明产品制成片剂或胶囊剂或栓剂或颗粒剂或注射剂或冻干粉针剂或复方片剂。
一种上述的熊果酸磷脂复合物作为药物制剂的活性成分的应用。
一种上述的熊果酸磷脂复合物作为药物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的应用。
这个技术方案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以磷脂为载体制成的熊果酸磷脂复合物,极大的改善了熊果酸的溶解度,溶出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药效。
2.本发明,可以制成药剂学上的各种制剂,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干混悬剂、凝胶剂、栓剂、丸剂、注射剂等,并且可以和其他活性成分组成药物组合物。
3.下面的体外溶出度实验考察了熊果酸原料药及本发明产品熊果酸磷脂复合物的溶出度,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HPLC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柱为伊利特C18柱(5μm,250mm×4.6mm);以甲醇-水-醋酸(85∶15∶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5nm;进样量20μL。理论板数按熊果酸峰计算不低于2000,熊果酸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符合要求。
标准曲线的制备
取熊果酸对照品约22m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浓度约为2mg/mL的贮备液。精密量取贮备液0.05,0.1,0.2,0.4,0.6,0.8和1.0mL,分别置10mL量瓶中,用0.3%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brij35水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约为0.01,0.02,0.04,0.08,0.12,0.16和0.2mg/mL的标准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进样20μL,记录色谱图,以进样量m(μg)对峰面积A进行线性回归,得直线方程:A=2.28976×105m-298.06,r=0.9999。结果表明,熊果酸在0.211~4.22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见附图1。
样品的制备
取熊果酸原料药及本发明产品熊果酸磷脂复合物样品,分别过80目筛。将细粉分别装入胶囊中,制成熊果酸原料药胶囊及熊果酸磷脂复合物胶囊。每粒胶囊约含熊果酸20mg。
溶出度测定法
取样品,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C第三法),以0.3%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brij35水溶液1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转,温度为37±1℃,依法操作,分别在15,30,45,60,75和90min时取溶液5mL(同时补加等体积溶出介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记录色谱图,代入标准曲线,计算每粒胶囊的溶出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大学,未经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102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