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补阳还五汤软胶囊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10010.9 | 申请日: | 2006-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2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邹积宏;刘红梅;邹积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73 | 分类号: | A61K36/73;A61K9/48;A61P9/10;A61P7/02;A61P3/0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80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阳还五汤 软胶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补阳还五汤制成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风是中医对脑血管病变的统称,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等病症。中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我国,它的发病率为每年每10万人口185~219例。发病率随年龄增长,约72%的首次中风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在每10万人口中约有429~620例。预防和治疗中风引起国际重视,特别是对于脑中风患者康复治疗,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良药和治疗方法。我们国家传统中医治疗中风的历史悠久,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补阳还五汤”最早收载于中医古籍“医林改错”,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原方由7味药组成(生黄芪120克,当归尾6克,赤芍4.5克,地龙3克,川芎3克,桃仁3克,红花3克)。主要用于″因虚致瘀″的中风症,是益气活血、疏通经络的代表方剂。问世三百多年,广受中医名家推崇,临床和各中医名家常采用的治疗主方,并采此基础上针对病症进行增减改进,临床效果非常显著,深受国内外好评。不仅对脑中风有效,现代医学表明,补阳还五汤除对降低血粘稠度,降低血小板凝聚,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指标,改善脑供血及微循环,并促进脑细胞的代谢,有利于脑组织损伤的修复。临床结果也表明,该方对改善脑出血和脑血栓所引起各种功能障碍效果非常显著。日本对补阳还五汤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比较多。我国台湾对补阳还五汤应用也比较广。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期,由北京长城制药厂对补阳还五汤的组方进行了改进(黄芪60g 当归6g 赤芍6g 地龙3g 川芎3g 桃仁3g 红花3g),研制出“消栓口服液-补阳还五口服液”,引起临床广为重视,全国有二十多家企业争相进行生产,但由于生产工艺不统一,质量标准不完善,影响了质量和临床效果。由于改为口服液或颗粒冲剂,将原有的煎煮剂中的大量有效成分丢失,由于浓缩和改善澄明度,工艺中增加了醇沉和过滤工序造成了有效成分的损失,特别是对于当归、红花、赤芍等药材中所具有芳香开窍,活血化淤有作用的挥发油脂很难保留,因此直接影响到疗效。这也是补阳还五汤新剂型疗效逊色于原煎煮剂的根本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代中药治疗中风名方“补阳还五汤”制备成现代中药新剂型“软胶囊”的补阳还五汤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补阳还五汤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包括:首先按重量将生黄芪120份,当归尾6份,赤芍4.5份,地龙3份,川芎3份,桃仁3份,红花3份中药材,放入中药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2小时,第二次、第三次分别为1-1.5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合并水煎煮液提取液,离心过滤;将滤液在60-80℃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然后将其喷雾干燥成为干浸膏粉并粉碎,使其为细度小于120目;将提取的挥发油溶于一定量的食用油中,将干浸膏粉与溶有提取的挥发油的食用油混合,干浸膏粉占软胶囊中油基质量的30-40%,然后将混合物用胶体磨进行均质研磨;以加入褐色色素的明胶作为囊材制成囊芯浸膏油基质液,在70-80℃搅拌条件下将囊芯浸膏油基质液压制成软胶囊;经干燥、洗丸、干燥制得软胶囊。
这个技术方案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经工艺研究证明:该本发明技术完全遵循原有补阳还五汤煎煮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的工艺疗效,另外通过对提取过程中挥发油的收集,并科学合理地添加到软胶囊中,使有效成分更加完全。
本专利技术采用清代王清任原创补阳还五汤组方,保留其煎煮剂的疗效特性,采用现代最先进的中药软胶囊剂型和工艺,由于生产过程不涉及到澄明度问题,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煎煮的功效成分,并且将提取的全部挥发油溶于油性基质,与其他药物的提取浸膏均质乳化,包容于软胶囊不透明的囊材中。使有效成分完全合理,掩盖了中药的气味,方便了患者。由于隔绝空气和光的透过,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确保了疗效。减少了提取工艺,降低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另外软胶囊剂型是现代药品新剂型,提高了药品品质,彻底改善了传统中药其貌不扬煎熬麻烦的的弊端,为中药产品走向世界创造了可能。
2.本工艺技术制备的软胶囊,与原煎煮剂和改进后的口服液、硬胶囊相比,不仅服用方便,隔绝了外界因素(光、湿、热)影响,使质量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而且还通过外在质量,改变了传统中药其貌不扬的弊端,是中药的品质得到了提升为走向世界成为了可能。
3.本工艺技术生产的补阳还五汤软胶囊进药理和毒理实验表明:是一种毒性低、对机体无任何明显毒副作用的药品。实验研究如下:
(1)急性毒性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大学,未经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100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