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试适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52351.6 | 申请日: | 2005-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1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图奥莫·玛米拉;米卡·皮赖宁;米卡·凯洛科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若特自动控制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1/073;G01R31/28;H04M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春晖;杨红梅 |
地址: | 芬兰*** | 国省代码: | 芬兰;FI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适配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测试无线电信设备的测试适配器。
背景技术
无线电信设备的制造涉及复杂的测试过程,其中无线电信设备被置于测试装置中并且接受机械和电子测试。所述测试过程涉及该测试装置与无线电信设备之间的机械接触以便安置和处理该无线电信设备。所述机械接触的形成影响了测试过程所用的时间和访问无线电信设备的测试接口所需要的技术。因此,考虑用于测试无线电信设备的技术是有用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测试适配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测试无线电信设备的测试适配器,该测试适配器包括第一接触部件和第二接触部件,第一接触部件和第二接触部件具有相对于彼此的至少一个自由度并且被设置为在所述至少一个自由度的基础上提供与无线电信设备的组件凹陷的表面的可附接和可拆卸的机械耦合。
本发明提供若干优点。使用组件凹陷作为在测试适配器与无线电信设备之间的机械接触表面提供了在测试环境下处理无线电信设备的高效方式。另外,使用组件凹陷作为机械接触表面减少了无线电信设备的盖受到机械压力和产生可见缺陷的情况。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实施方式和附图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A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测试适配器的结构的第一个例子;
图1B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测试适配器的结构的第二个例子;
图2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测试适配器的结构的第三个例子;
图3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测试适配器的结构的第一个例子;
图4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测试适配器的结构的第二个例子;
图5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测试适配器的结构的第三个例子;
图6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测试适配器的结构的第一个例子;
图7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测试适配器的结构的第二个例子;
图8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测试适配器的结构的第三个例子;
图9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测试适配器的结构的第四个例子;
图10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测试适配器的结构的第一个例子;
图11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测试适配器的结构的第二个例子;
图12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测试适配器的结构的第三个例子;
以及
图13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测试适配器的结构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分析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测试适配器100的结构的例子。测试适配器100包括第一接触部件102A和第二接触部件102B。第一接触部件102A和第二接触部件102B形成所需尺度且被彼此定位为使得测试适配器100可被安装到无线电信设备110的组件凹陷(componentrecess)124中。
无线电信设备110也可称为移动电话、蜂窝电话、用户设备、移动台、移动终端和/或无线电信调制解调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所列举的设备,而是可应用于可连接至无线电信网络的任何无线电信设备。
第一接触部件102A和第二接触部件102B具有相对于彼此的至少一个自由度104,使得第一接触部件102A和第二接触部件102B的相对位置可改变,由此提供在测试适配器100与组件凹陷124的表面120A-120D之间的可附接和可拆卸的机械耦合。
自由度104可以是实现第一接触部件102A和第二接触部件102B之间相对旋转的旋转自由度。所述相对旋转可以是枢轴转动的,使得测试适配器100的整体尺度在相对旋转的过程中是改变的,由此使测试适配器100能够附接到组件凹陷124中和从组件凹陷124拆卸。
所述至少一个自由度104具有与组件凹陷124的表面120A-120D的相对部分之间的连线平行的分量。相对部分例如是部分120C和部分120D。
第一接触部件102A和第二接触部件102B的相对位置可由执行机构112控制,所述执行机构112可集成到第一接触部件102A和/或第二接触部件102B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若特自动控制公司,未经若特自动控制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523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