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用直动型气门挺杆无效
| 申请号: | 200580051148.7 | 申请日: | 2005-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8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 发明(设计)人: | 永洞真康;安藤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锻汽门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1L13/00 | 分类号: | F01L1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用直动型 气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夹装在构成内燃机的气门传动机构的凸轮和气门杆之间的圆筒形的直动型气门挺杆,特别涉及通过针对高提升凸轮和低提升凸轮一体化的凸轮单元切换具有低提升凸轮滑接面的侧挺杆和具有高提升凸轮滑接面的中心挺杆并使之动作、从而可以按高低两级调整气门的提升量的内燃机用直动型气门挺杆。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直动型气门挺杆,在下述专利文献1等中公开的产品为人们所了解。在此,如图11所示,圆筒形的挺杆本体1被分割成在顶部具有与低提升用中心凸轮对应的圆形的中心凸轮滑接面2a的中央部的中心挺杆2、和在顶部具有与高提升用侧凸轮对应的环状的侧凸轮滑接面3a的圆筒形侧挺杆3,同时,在跨过中心挺杆2和侧挺杆3的通孔4a、4b之间配置第一连结销5a;在通孔4b、4c之间配置第二连结销5b。附图标记6是使第一连结销5a及第二连结销5b回复至规定位置的弹簧部件,附图标记7是夹装在中心挺杆2底部的弹簧承载部2b和侧挺杆3的弹簧承载部3b之间、使中心挺杆2相对侧挺杆3保持在上下方向规定位置的弹簧部件。
而且,只要第一连结销5a处在通孔4a内,则形成为中心挺杆2和侧挺杆3在挺杆轴向(图11上下方向)分离(侧挺杆3能够相对于中心挺杆2沉入)的形态(图11所示的形态),由中心凸轮产生的驱动(低提升量)经由滑接面2a传递给挺杆本体1。另一方面,利用油压使第一连结销5a及第二连结销5b抵抗弹簧7的作用力,向图11右方向移动,第一连结销5a成为跨在通孔4a、4b之间的位置(第二连结销5b跨在通孔4b、4c之间的位置)时,成为中心挺杆2和侧挺杆3经由第一连结销5a及第二连结销5b在挺杆轴方向连结的形态,由侧凸轮产生的驱动(高提升量)经由滑接面3a传递给挺杆本体1.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2-509219(图1、图2)
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圆筒形的挺杆本体1是收容了中心挺杆2、侧挺杆3、第一连结销5a、第二连结销5b、弹簧部6及弹簧部件7的结构,构成部件的数量多。
特别是为了使该挺杆顺利地动作,连结销和通孔的位置关系高精度地一致是不可缺少的,因而不论是销5a的尺寸精度,还是与连结销5a抵接的凹座或第二连结销5b的尺寸精度、进而是通孔的尺寸精度等,对挺杆本体1的孔形状以及安装在挺杆本体1上的各构成部件都要求高尺寸精度,因此存在批量生产困难、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
另外,在中心挺杆2和侧挺杆3之间,由于用于使中心挺杆2相对于侧挺杆3保持在上下方向规定位置上的弹簧部件7是不可缺少的,故在低提升模式(中心挺杆2和侧挺杆3在挺杆轴方向分离,侧挺杆3能相对中心挺杆2沉入的形态)下凸轮高旋转动作时,弹簧部件7的弹力时常发挥作用,挺杆的滑动摩擦增大等,有妨碍挺杆顺利地动作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用直动型气门挺杆,其夹装在使高提升凸轮和低提升凸轮一体化的凸轮单元和气门杆之间,构成部件的数量少、结构简单、可切换为高提升和低提升地顺利动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发明第一方面的内燃机用直动型气门挺杆中,在构成内燃机的气门传动机构的凸轮和气门杆之间夹装的圆筒形的直动型气门挺杆中,所述凸轮通过使高提升凸轮和低提升凸轮一体化而构成,所述气门挺杆包括所述低提升凸轮所滑接的侧挺杆、所述高提升凸轮所滑接的中心挺杆、使所述中心挺杆动作用以将气门提升量切换成高低两级的油压机构,其中:
在所述圆筒形的挺杆本体的顶部设置沿凸轮滑动方向延伸的中心凸轮空转用的狭缝,构成在顶部具有低提升凸轮滑接面的侧挺杆,同时,在所述挺杆本体上设置沿与所述狭缝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孔,在该孔中配置利用油压滑动的活塞型中心挺杆。
(作用)活塞型中心挺杆利用所作用的油压沿孔滑动,中心挺杆成为与狭缝对应的位置时,高提升凸轮与中心挺杆滑接,在气门杆上经由中心挺杆及侧挺杆(挺杆本体)传递高提升量。另一方面,中心挺杆成为不与狭缝对应的位置时,高提升凸轮在狭缝内空转,同时,低提升凸轮与侧挺杆滑接,在气门杆上经由侧挺杆(挺杆本体)传递低提升量。
即,中心挺杆可以利用油压沿孔滑动,择一地采用能与中心凸轮滑接的形态和不与中心凸轮滑接的形态。
因而,由于气门杆主要由作为侧挺杆的圆筒形的挺杆本体、和配置在挺杆本体的孔中利用油压滑动的活塞型中心挺杆构成,所以,与构成部件数量多的现有技术相比构成部件数量少,每个构成部件所要求的尺寸公差宽松,安装各构成部件的作业也变得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锻汽门株式会社,未经日锻汽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511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音响
- 下一篇:抽吸系统、方法和工具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