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冲击进行硬度测量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580050239.9 | 申请日: | 2005-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8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 发明(设计)人: | 马尔科·布兰德斯蒂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尔科·布兰德斯蒂尼 |
| 主分类号: | G01N3/48 | 分类号: | G01N3/48;G01N3/5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培训 |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冲击 进行 硬度 测量 装置 | ||
1.用于样品硬度测量的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壳体(20,21),
对样品进行冲击的冲击体(32),其中,冲击体(32)沿装置的轴线(38)在加载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
致动器(23),沿从舒展位置到压缩位置的路径可移动,
其中,所述装置适用于:
通过使致动器(23)远离舒展位置朝着压缩位置移动,从而触发所述冲击体(32)而从加载位置释放,并且
通过使致动器(23)从压缩位置移动到舒展位置,从而使冲击体(32)从释放位置移动到加载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捕捉器(40,42),当致动器(23)移动到压缩位置时,所述捕捉器(40,42)通过致动器(23)可操作地与处于释放位置的冲击体(32)接合,而当致动器(23)在舒展位置时,所述捕捉器(40,42)通过致动器(23)可操作地将冲击体(32)保持在加载位置中,以及
释放机构(44,45),当致动器(23)远离舒展位置朝着压缩位置移动时,所述释放机构通过致动器(23)可操作地从捕捉器(40,42)中释放冲击体(3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将捕捉器(40,42)保持在第一位置的耦合器(66,68),其中,在沿着轴线(38)所施加的触发力超过耦合器(66,68)力的作用下,耦合器(66,68)释放捕捉器(40,42),而使其沿着轴线(38)朝着第二位置移动,在第二位置处捕捉器能与冲击体(32)接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耦合器(66,68)是磁力耦合器。
5.如权利要求3或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中,释放机构(44,45)包括从致动器(23)向捕捉器(40,42)延伸的推杆(44),其中,当捕捉器(40,42)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且致动器(23)远离舒展位置朝着压缩位置移动时,推杆(44)适用于使捕捉器(40,42)变形从而将冲击体(32)从捕捉器(40,42)释放。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捕捉器(40,42)和致动器(23)之间的触发弹簧(58),其中,当致动器(23)从舒展位置朝着压缩位置移动时,首先所述推杆(44)使捕捉器(40,42)变形来释放冲击体(32),然后所述触发弹簧(58)施加超过所述触发力的作用力以打开耦合器(66,68)。
7.如权利要求5或6任一所述的装置,其中,捕捉器(40,42)和推杆(44)同轴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捕捉器(40,42)包括管状托架(42),并且其中推杆(44)可滑动地设置在管状托架内。
9.如权利要求2-8任一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在捕捉器(40,42)和冲击体(32)之间延伸的冲击弹簧(48),其中,当冲击体(32)从加载位置释放时,冲击弹簧(48)延伸使得冲击体(32)朝样品加速。
10.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在壳体和致动器(23)之间延伸的负载弹簧(62),用于朝着舒展位置推动致动器(23)。
11.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致动器(23)形成为手柄供使用者抓紧。
12.用于样品硬度测量的一种装置,尤其是前面任一权利要求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壳体(20,21),
对样品进行冲击的冲击体(32),其中,所述冲击体(32)沿装置的轴线(38)在加载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
测量电路(26,27),用于测量冲击体(32)从样品的弹回,
检测器(28),用于在加载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的一位置处检测冲击体(32)的通过,
其中,所述测量电路(26,27)具有第一和第二操作模式,其中,在朝着释放位置的方向上冲击体(32)通过检测器(28)的位置,从而切换测量电路到第二操作模式,而在远离释放位置的方向上冲击体(32)通过检测器(28)的位置,则切换所述电路到第一操作模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冲击体(32)中的磁铁(36),其中,检测器(28)是由磁铁(36)起动的簧片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尔科·布兰德斯蒂尼,未经马尔科·布兰德斯蒂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5023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