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辊子卷边方法和辊子卷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49618.6 | 申请日: | 200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6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川荣作;儿玉彰;齐藤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19/04 | 分类号: | B21D19/04;B21D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辊子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将作为板竖立边缘的折边(30)向板内侧弯曲的辊子卷边方法,包括:
利用第一辊子(34,250)支撑所述折边(30)的弯曲部的外侧;
利用第二辊子(36,100)在由所述第一辊子(34,250)支撑的所述弯曲部附近向内按压所述折边(30);以及
在沿着所述弯曲部一起移动所述第一辊子(34,250)和所述第二辊子(36,100)的同时,向所述板内侧弯曲所述折边(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子卷边方法,还包括:
第一步骤,其中,利用所述第二辊子(36,100)的端部表面按压所述折边(30)来弯曲所述折边,直到所述弯曲部形成锐角;以及
第二步骤,其中,改变所述第二辊子(36,100)的定向和位置,并进一步利用所述第二辊子(36,100)的外部圆周表面弯曲所述折边(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子卷边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步骤中,使用与所述第二辊子(36,100)同轴且直径比所述第二辊子(36,100)小的第三辊子(37,102),并且利用所述第三辊子(37,102)的外部圆周表面向所述弯曲部按压所述折边(30)的顶端。
4.一种将作为板竖立边缘的折边(30)向板内侧弯曲的辊子卷边方法,包括:
利用第一辊子(34,250)支撑所述折边(30)的弯曲部的外侧;
利用第二辊子(36,100)按压所述折边(30)的外侧表面;
利用第三辊子(37,102)向所述弯曲部按压所述折边(30)的顶端;以及
在旋转所述第一辊子(34,250)、所述第二辊子(36,100)和所述第三辊子(37,102)的同时,向所述板内侧弯曲所述折边(30)来形成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辊子卷边方法,其中,利用所述第二辊子(36,100)的外部圆周表面按压所述折边(30)的外侧表面,并且利用第三辊子(37,102)的外部圆周表面向所述弯曲部按压所述折边(30)的顶端。
6.一种用于将作为板竖立边缘的折边(30)向板内侧弯曲的辊子卷边装置,包括:
第一辊子(34,250),用于支撑所述折边(30)的弯曲部的外侧;
第二辊子(36,100),用于向内按压所述折边(30)的在由所述第一辊子(34,250)支撑的所述弯曲部附近的部分;以及
移动单元(16,18),用于沿着所述弯曲部一起移动所述第一辊子(34,250)和所述第二辊子(36,1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辊子卷边装置,还包括第三辊子(37,102),用于在至少一个步骤中向所述弯曲部按压所述折边(30)的顶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子卷边装置,还包括缩回机构(112),用于改变所述第三辊子(37,102)相对于所述第二辊子(36,100)的轴线或与所述第二辊子(36,100)的轴线平行的轴线的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961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