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氢氧化镁、其制造方法和该氢氧化镁构成的阻燃剂及含该氢氧化镁的阻燃性树脂组成物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48234.2 | 申请日: | 2005-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9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喜世次;岛村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野泽 |
主分类号: | C01F5/14 | 分类号: | C01F5/14;C08K7/08;C08K3/22;C08L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衷诚宣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氢氧化镁 制造 方法 构成 阻燃 树脂 组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氢氧化镁及其制造方法,详细地说,涉及配合于树脂中,从而能够赋予其阻燃性同时赋予其优异的增强效果的氢氧化镁及其制造方法。而且涉及该氢氧化镁构成的阻燃剂及包含该氢氧化镁的阻燃性树脂组成物。
背景技术
向来,热可塑性树脂由于成型性优异同时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等也优异,特别是配合有四溴双酚A、十溴二苯基氧化物等卤素阻燃剂的阻燃性树脂组成物在例如建筑、电气、机械、运输等各种产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特别是配合有卤素阻燃剂的聚氯乙烯树脂组成物由于阻燃性优异,被广泛用作包括地板材料在内的各种建筑材料那样的成型品和电线、电缆等的被覆材料。但是这样的成型品和被覆材料一旦发生燃烧,会发生有毒气体,有可能造成重大的环境问题。
因此在燃烧时不容易发生二恶英(dioxin),在燃烧时不发生卤化氢等有毒气体,从环保的观点考虑,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等金属的氢氧化物很受人注意。这种金属的氢氧化物在燃烧时热分解,释放水而且吸热,因此被作为塑料等的阻燃剂使用,氢氧化铝的热分解温度为200~350℃,氢氧化镁的热分解温度为340~490℃,因此可以说使用氢氧化镁作为阻燃剂更有利。
支配阻燃剂的主要要素有金属氢氧化物的比表面积,使具有高比表面积的金属氢氧化物均匀分散于树脂中能够谋求提高阻燃性,但是以往得到的氢氧化镁的比表面积上限为30m2/g左右。专利文献1上记载用特定的处理剂处理具有比30m2/g大的比表面积的氢氧化镁颗粒的阻燃剂及其制造方法,但是在其第0039段上仅仅记载阻燃剂的比表面积30~90m2/g是理想的,其实施例中记载的阻燃剂的比表面积的上限值不过是62m2/g,这一程度的比表面积不能够确保充 分的阻燃性。
但是,为了赋予树脂组成物以有效的阻燃性,必须对树脂添加大量的氢氧化镁那样的金属氢氧化物,另一方面,金属氢氧化物是具有氢氧根的亲水性无机物,存在着在作为有机高分子物质的树脂中分散性和互溶性差,尤其是分散性差的问题。而且在树脂中大量添加金属氢氧化物形成阻燃性树脂组成物的情况下,树脂本来的希望的特性有可能受到损害。而且在使用氢氧化镁的情况下,往往使用具有对树脂的耐热老化性等有影响的铁等杂质少,对树脂特性和外观有影响的颗粒小这些优点的,来自海水的氢氧化镁。但是存在着要使这种来自海水的氢氧化镁高纯度化需要的制造工序需要巨大费用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290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已有技术存在的这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比表面积大的氢氧化镁。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树脂中分散性良好的阻燃剂。还有,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低成本制造氢氧化镁的方法。而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阻燃性优异而且机械强度高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氢氧化镁,是将含镁的物质用酸溶液使其化学分解后,用碱溶液调整pH值能够得到的氢氧化镁,其特征在于,具有95~300m2/g的比表面积。
而且本发明的阻燃剂,其特征在于,是用表面处理剂对这样的氢氧化镁进行表面处理形成的。
而且本发明的氢氧化镁的制造方法,是在将含镁的物质用酸溶液使其化学分解后,用碱溶液调整pH值,制造氢氧化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镁的物质浸入酸溶液中使其化学分解,在得到的酸溶液中添加碱溶液,得到弱碱性的一次碱溶液,在去除一次碱溶液中的杂质之后,再度在该一次碱溶液中添加碱溶液,得到强碱性的二次碱溶液,使氢氧化镁在二次碱溶液中析出。
而且本发明的阻燃性树脂组成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100重量份额的树脂添上述阻燃剂50~200重量份额。
本发明由于如上所述构成,能够得到下述效果。
(1)能够提供高比表面积的氢氧化镁。
(2)能够提供在树脂中分散性优异的阻燃剂。
(3)能够提供能以低成本制造氢氧化镁的方法。
(4)通过将本发明的氢氧化镁添加于密封材料、橡胶、或电线被覆用的树脂等,能够赋予其高阻燃性而且维持高机械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野泽,未经株式会社野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82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