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TM保护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48221.5 | 申请日: | 200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0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F·帕西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立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祥夌;张志醒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tm 保护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异步传送模式(ATM)网络中的保护系统。ATM级保 护系统在国际标准中有定义,诸如ITU-T推荐标准I.630/G.808.1和 ATM论坛定义的PNNI系统。
例如在许多情况下,在用于具有低容量和成本的接入网络的节 点中,从计算及因此的金融角度而言,在ATM节点中实现此类保护 系统可能太复杂,且成本太高。例如在环形网络中,有三种类型的 SNC/T I.630/G.808.1标准保护系统可使用。
第一种为单向“1+1”系统。在保护的每个端点,业务在工作路径 和保护路径上发射,并且每个端点独立选择从保护路径还是工作路 径接收业务,而无需使用自动保护切换(APS)协议。
另一保护系统是双向“1+1”系统,其中在每个端点,业务在工作 路径和保护路径上发射,并且APS协议保持两个端点围绕当时使用 的工作或保护路径对准,以便接收业务(即,两个端点均从保护路径 或工作路径接收)。
第三种保护系统是双向“1∶1”系统,其中在每个端点,业务只在 一个路径(保护或工作)上发射和接收,并且APS协议保持两个端点 对准,以便选定的路径对于两个端点是相同的。
在低容量和低成本接入网络节点中,无法总是使用此类在先已 知的系统。例如,接入设备可能无法支持前两种系统所要求的点到 多点互连,或者无法支持第二和第三种系统所要求的APS协议。
US 2002/159392(ADC电信)公开了用于ATM网络的一种保护系 统。此引用使用前进告警信号(AIS)和远端缺陷指示信号(RDI)触发切 换。环的所有节点在检测到故障时都生成此类告警。
在本发明中,前进告警信号(AIS)在主节点和互连网络中被抑 制,并且返回告警信号(RDI)在次节点中被抑制。
US 6259837(Nortel网络公司)公开了一种用于保护两个SDH网 络环之间连接的保护系统。此引用未涉及在ATM网络主节点与次节 点之间的连接(请参阅US 6259837中题为“发明背景”的段落)。类似 地,欧洲专利1209834(Toshiba)涉及应用于SDH/SONET系统的国 际标准ITU T/G.841和ITUT/G.842。在此方面,必须避免混淆用于 例如ATM主节点和次节点等保护路径两个端点的ATM术语和用于 SDH系统节点的术语。ATM主节点和次节点表现与SDH/SONET网 络的节点大不相同。
例如,SDH网络的节点均不使用合并已接收工作和保护信号的 概念,而在ATM网络中,主节点合并来自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的业 务。换而言之,合并适用于ATM或分组传输,但不适用于SDH/SONET 网络,并且保护切换实现的方式大不相同。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能够确保具有低资源消费的保护特性和创新 特性的创新ATM解决方案可用。
具体而言,与使用标准I.630/G.808.1或PNNI保护机制的设备 可获得的那些解决方案相比,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也提供创新性 能,以及在一些配置中的可缩放性(例如与环中设备数无关的恒定交 换时间)。这是通过低成本实施例实现的,同时保持软件实现的简单 而可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ATM网络中提供了一种保护系统, 该网络具有通过ATM互连的主节点和次节点,并在它们之间有工作 和保护路径,并且其中主节点(PN)通过两个路径发送业务信元,并 接收来自两个路径的业务信元和执行其合并,工作和保护路径的连 续性通过在主节点与次节点(SN)之间创建名为测试轨迹(trail)的适当 ATM测试电路而得到监控,以及如果次节点检测到在使用的路径测 试轨迹不连续,则在次节点的本地业务信元向保护路径切换,而在 主节点上不执行切换功能。
本发明也涉及具有所述保护系统的ATM系统。本发明的其它 方面在随附权利要求书中阐述。
为阐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本发明创新原理及其优点的说明,下 面借助于附图,通过应用所述原理的非限制性示例方式,描述了其 可能的实施例。在图中:
图1和图2示出正常操作配置和在故障后业务重新激活模式的 根据本发明的保护系统;
图3和图4以示意图方式示出类似于图1和图2所示的但应用 于环形网络的根据本发明的保护系统;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立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爱立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82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