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阴极射线管偏转磁轭固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45640.3 | 申请日: | 200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5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安东尼奥·R·桑塔玛丽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姆森特许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29/82 | 分类号: | H01J29/8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景刚;王冉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极射线管 偏转 固定 装置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该申请要求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640,928的权益,该临时专利申请的名称为“阴极射线管偏转磁轭固定装置”,提交日为2004年12月31日,其完整内容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用于阴极射线管的偏转磁轭,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将偏转磁轭附接至阴极射线管颈部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阴极射线管的传统偏转磁轭通常包括由电绝缘衬套分离的垂直偏转线圈和水平偏转线圈。基本上为接头圆锥形的铁氧体部件位于衬套的上方并且使由水平和垂直偏转线圈产生的磁通量集中。该衬套基本上为漏斗形并且具有柔性端部,该柔性端部延伸超过垂直和水平偏转线圈并且朝向电子枪延伸。锁定套筒或夹具位于衬套柔性端部的外环形表面上。锁定衬套或夹具被固紧从而将衬套的柔性端部沿着阴极射线管的纵向轴线固定至阴极射线管的颈部。
因为阴极射线管的总体深度在某种程度上由偏转磁轭的长度限制,所以需要缩短偏转磁轭的长度从而减小阴极射线管的深度。减小阴极射线管的深度使阴极射线管能够保持竞争力,制造具有减小的深度的新式成像装置,诸如非阴极射线管平板显示器,这些产品正在持续地走入市场。
发明内容
一种阴极射线管具有固定至玻璃外壳的偏转磁轭。该玻璃外壳包括颈部和漏斗件。该偏转磁轭包括设置有垂直和水平偏转线圈的电绝缘衬套。该衬套具有邻近所述衬套后端布置的杆接纳孔。该杆接纳孔在垂直和水平偏转线圈之间间隔地延伸穿过衬套。杆位于杆接纳孔中。夹具具有与杆接合的锁定部分。该锁定部分向内推动该杆穿过该杆接纳孔并且与颈部接合从而将偏转磁轭固定至外壳的颈部。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偏转磁轭和固定装置的阴极射线管的剖视图;
图2是偏转磁轭和固定装置的分解透视图;以及
图3是通过固定装置附接至阴极射线管的颈部的偏转磁轭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具有玻璃管外壳2的阴极射线管1。该玻璃管外壳2包括通过漏斗件5连接的矩形面板3和管状颈部4。漏斗件5具有从阳极按钮6朝向面板3延伸以及延伸至颈部4的内部传导涂层(未示出)。面板3包括显示面板8和通过玻璃料7密封至漏斗件5的外周边缘或侧壁9。荧光屏12由面板3的内表面承载。荧光屏12可以是例如具有三条一组布置的荧光线的线屏幕(line screen),其中三个一组中的每个包括三条荧光线。屏蔽框架组件10可拆卸地以相对于屏幕12的预定间隔安装。电子枪13安装在颈部4的中间。电子枪13可产生并且导引三条并列的电子束,中间电子束和两个侧部或外部电子束,这些电子束沿着会聚路径通过屏蔽框架组件10到达屏幕12。
阴极射线管1设计为与外部磁性偏转磁轭14共同使用,偏转磁轭14使三条电子束经受磁场的作用,使得电子束以矩形光栅水平地和垂直地扫描屏幕12。如图1和2所示,偏转磁轭14包括基本上采用漏斗形状的电绝缘衬套15。如图2所示,该衬套15具有附接至其外表面16的垂直偏转线圈17以及附接至其内表面18的水平偏转线圈19。虽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垂直偏转线圈17如图所示附接至衬套15的外表面16,水平偏转线圈19如图所示附接至衬套15的内表面18,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水平偏转线圈19可以选择性地附接至衬套15的外表面16,垂直偏转线圈17可以选择性地附接至衬套15的内表面15。垂直和水平偏转线圈17、19从衬套15的后端20延伸到邻近衬套15的前端21。
基本上为截头圆锥形状的铁氧体部件22位于衬套15的外表面16上方。杆接纳孔23形成在铁氧体部件22与衬套15的后端20之间。该杆接纳孔23从外表面16穿过衬套15延伸至内表面18。杆接纳孔23布置成使得杆接纳孔23在垂直和水平偏转线圈17、19之间以间隔42延伸通过衬套15,使得杆接纳孔23不会干涉垂直和水平的偏转线圈17、19的定位。虽然在所示实施例中,示出两个杆接纳孔23定位在衬套15的相对侧上,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杆接纳孔23可采用其他结构定位。漏斗附接装置24布置在衬套15的前端21上。漏斗附接装置24具有用于将衬套15的前端21附接至漏斗件5的多个楔形件或插棒25,如图1所示。因为漏斗附接装置24在本领域中已经公知,所以在这里不再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姆森特许公司,未经汤姆森特许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56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