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装置的室外机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44466.0 | 申请日: | 200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7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雄彦;川合信夫;寺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先进空调开发中心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8F1/3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装置 室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特别是关于改良了室外热交换器的构造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希望有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从设置空间和安装作业的方面来看,能够保持运行能力不变地实现节省空间。为此,有考虑配置大容量的室外热交换器、或者使室外送风风扇的送风量增大的方法。
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47499号公报)中提出一种装置,将热交换器弯曲为L字形,并在空气流通方向上具备多列热交换器。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中,在为了增大热交换容量而增加热交换器的列的情况下,在下游侧的热交换器中,通风阻力增加、热交换效率降低,或者当为了增大送风量而使送风机大型化时,下游侧的热交换器的L字短边部分与送风风扇接触,或与送风风扇的距离接近,因此使噪音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了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可节省空间并增大热交换容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室外机框体,内部通过分隔板划分为2个区;机械室,设置于通过上述分隔板划分的一侧;以及热交换室,设置于通过上述分隔板划分的另一侧,上述机械室包含设置在室外机框体底板上的压缩机,在上述热交换室中收纳有室外热交换器和送风机,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由在上述送风机方向弯曲为俯视L字形状、且在空气流通方向重叠配置的至少2列热交换器构成,空气流通方向下游侧的下游侧热交换器被设置成弯曲角度为钝角。
并且,优选上述下游侧热交换器的风扇间隔,比设置在比上述下游侧热交换器靠近上游侧的上游侧热交换器的散热片间隔大。
优选使上述下游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管的间隔,与上述上游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管的间隔不同。
并且,上述下游侧热交换器的L字短边侧的端部,也可以位于比上述送风机的送风风扇靠近送风机旋转轴方向的上游侧。
并且,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室外机框体,内部通过分隔板划分为2个区;机械室,设置于通过上述分隔板划分的一侧;以及热交换室,设置于通过上述分隔板划分的另一侧,上述机械室包含设置在室外机框体底板上的压缩机,在上述热交换室中收纳有室外热交换器和送风机,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由在上述送风机方向弯曲为俯视L字形状、且在空气流通方向重叠配置的至少2列热交换器构成,配置在空气流通方向下游侧的下游侧热交换器被设置为,高度方向的长度比配置在空气流通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热交换器长.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可提供节省空间并使热交换容量增大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由于使下游侧热交换器的弯曲角度为钝角(例如120°),所以与弯曲为90°时相比,散热片间隔变大、空气流通量增加,因此热交换效率提高。并且,由于下游侧热交换器的L字短边部分的端部位于比送风风扇靠近空气流通方向的上游侧,因此可保持送风风扇和下游侧热交换器之间的距离,并可抑制噪音。另外,可增大送风风扇的半径方向、轴方向的长度,从而可增大送风量。并且,通过使下游侧热交换器比上游侧热交换器的高度方向的长度长,可增大热交换器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除去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框体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所使用的热交换器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所使用的热交换器的侧视图。
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所使用的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记载中,表示上下、左右等方向的表达,根据图示的状态、或者室外机的实际的安装状态来进行叙述。
图1是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立体图,图2是除去其室外机框体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开利株式会社;先进空调开发中心株式会社,未经东芝开利株式会社;先进空调开发中心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44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双摄影机定位使二物件结合的方法
- 下一篇:手机织锦镶绣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