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及其相关峰值功率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43013.6 | 申请日: | 2005-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0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渕上竜司;石川利广;西鸟羽贵;佐佐木孝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1/32 | 分类号: | G06F1/32;G06F9/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及其 相关 峰值 功率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子装置中使用的峰值功率控制技术,其中该电子装置包括几个起主设备作用的处理器和几个起从设备作用的设备。
背景技术
在近来广泛使用的电池驱动信息终端中,就电池容量设计而言,由整个装置消耗的最大峰值功率是重要的,而且已经开发了可通过禁止装置中各种外围设备的并发使用而实现的最大峰值功率抑制技术。例如,所引用的参考文献1,已出版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EI)9-237138中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其中提供了用于对处理器所作出的操作外围设备的请求进行排队的块,借此外围设备具有可控制为维持在某个值之内的总功耗值。
图20是说明现有技术中的功耗管理装置的框图。图20是基于所引用的参考文献No.1公开的图4的简化框图。功耗管理装置包括处理器1、诸如FDD、CD-ROM和HDD之类的设备3、4、和5、以及功率管理单元2。处理器1可进行操作来执行几个线程。每个线程向功率管理单元2作出使用设备3-5中的任何一个的请求。功率管理单元2包括队列控制程序,其可操作来管理每个设备的功耗。该程序将允许的请求发出到设备3-5中的每个控制程序,以便将全部允许的请求所需要的总功耗值保持在最大系统电源值之内。
图21是说明现有技术中的功耗管理装置的控制序列的图示。下面参考图21中的控制序列图示而详细论述在图20的现有技术功耗管理装置中使用的功耗控制方法。
处理器1确定要由设备3提供的动作过程。在时间“T1”处,处理器1向功率管理单元2发出使用设备3的请求。功率管理单元2将来自处理器1的使用请求在等待线中排队。当使用请求来到队列头部时,则功率管理单元2确定包括目标设备3的全部操作设备的总功耗值等于或者小于最大系统电源值。在时间“T2”处,功率管理单元2将该使用请求发送到设备3。在收到来自功率管理单元2的使用请求时,设备3执行预定动作过程。当完成该动作过程时,则在时间“T3”处,设备3将有关该动作过程的完成通知发送到功率管理单元2。在时间“T4”处,功率管理单元2将完成设备3的使用的通知发送到处理器1。
如上所述,当使用外围设备时,现有技术功耗管理装置控制最大功耗,从而将最大功耗限制为至多系统电源的最大功率值。然而,如图21所示,根据现有技术构造,提出(addressed)设备使用请求的处理器不可能准确理解功率管理单元2将该请求在等待线中持有多长时间。这意指存在这样的问题,其中即使当在排队期间更新或以别的方式取消了发送给设备3的数据时,也根据早已接收的、更新前的信息对该设备进行引起反对的(objectionably)操作。此外,在收到设备3已经完成动作过程的完成通知之前,处理器1不可能掌握设备使用请求正如何被处理。此外,不能以设备使用优先级的次序使用几个设备3-5。
鉴于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电功率管理技术,其可操作来向包括几个处理器和几个设备的电子装置提供受控制的峰值功率,并且可操作来根据不断更新的信息来操作所述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起主设备作用的处理器,其中该处理器可进行操作来处理多个线程;多个设备,每个设备起从设备的作用;以及峰值功率管理单元,可操作来管理峰值功率。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电子装置中,当处理器处理所述多个线程时,处理器向峰值功率管理单元提出使用多个设备当中的目标设备的设备使用请求;所述峰值功率管理单元在收到该设备使用请求后,当确定总功耗值等于或者小于预定值、其中该总功耗值包括由目标设备的操作所增加的功耗值时,向所述处理器发布许可该设备使用请求的设备使用许可通知;以及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收到该设备使用许可通知时,设立要由所述目标设备提供的动作过程。
根据上述结构,处理器在处理线程时提出使用设备之一的请求,然后,只有当设备的操作仍然将增加后的总功耗值维持在预定值内时,峰值功率管理单元允许处理器使用该设备。因此,峰值功率保持在允许值之内。此外,在收到许可使用设备的通知之后,处理器可以设立要由该设备提供的动作过程,而且设备可以根据不断更新的信息进行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30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