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外观部件和结构部件的机动车开启面板无效
| 申请号: | 200580042570.6 | 申请日: | 2005-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4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 发明(设计)人: | F·维雷李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塑胶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5/00 | 分类号: | C09J5/00;B62D27/02;B62D29/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若;廖凌玲 |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外观 部件 结构 机动车 开启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开启面板,由塑料材料制成并且通过将外观部件和结构部件组装在一起而构成。
背景技术
开启面板,特别是后挡板,众所周知地由中间金属框、外面板或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CPBT)塑料材料(以供应商GeneralElectric Plastics旗下的Xenoy商标售卖)外皮以及形成盒子形式的结构部件的如热固性预制整体模塑料(BMC)的内面板组装构成,两个面板被至多1mm厚的粘合剂凸边联合在一起。
现有技术的问题
两种塑料材料面板具有相差迥异的热膨胀线性系数(LCTE)(外皮的系数比结构部件的系数大4~10倍),因此特别是开启面板的温度升高时、更特别地在暴露于日光和加热的测试期间导致粘合剂凸边上有很大的张力。接着粘合剂凸边的变形不能足以缓冲热膨胀产生的几何偏移,因此在最软的部件上形成记号,即在具有较小杨氏模量的部件上形成记号。相反地,粘合剂凸边的弹性,也称为残余,不足以使得其在冷却后回复其初始形状,因此由冷却期间导致的膨胀回复破坏两个面板的组件的外形。因此观察到与最软部件即外皮的粘合剂凸边垂直的标记。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开启面板,包括被粘合接合的聚烯烃外层面板和结构面板,但是粘合剂并不导致外层面板上出现明显的缺陷。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启面板,包括由聚烯烃外皮构成的外观部件,和具有比外皮膨胀系数小的结构部件,该两部件通过位于两个部件之一的面对另一个部件表面的表面上的粘合剂凸边接合在一起,该粘合剂具有:
-断裂伸长率在20~800%之间;
-在从伸长到断裂的一部分上的纯弹性延伸;并且
-杨氏模量在0.5兆帕斯卡(MPa)~300MPa之间;
并且粘合剂凸边在粘合后,标准厚度在0.8~3mm之间。
因为不同特性的粘合剂的组合,可能将聚烯烃面板与更坚硬材料制成的面板粘合,而粘合的聚烯烃的膨胀不会导致其表面产生痕迹。
结构部件优选由复合材料制成,包括树脂和添加剂。材料可以是热固性的,特别是特别适于汽车运输领域的聚酯、预制整体模塑料(BMC)或片状模塑料(SMC)。结构部件也可由加强热塑材料,特别是加有玻璃纤维的聚丙烯(PPGFL)构成。在这样的情形下,优选热塑性部件也通过薄钢板插入件属被加强。
聚烯烃外皮优选由聚丙烯或聚乙烯制成。它通常包含重量比10~50%,优选20~40%重量比的滑石。
本发明的开启面板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述特性:
-到断裂的至少50%的粘合剂纯弹性延伸。
-粘合剂凸边的标准宽度小于25mm。
-聚烯烃的膨胀系数在20×10-6~60×-6mm/mm/k之间,优选在30×10-6~45×-6mm/mm/k之间。
-聚烯烃不含有任何抗UV的添加剂。实际上,令人惊奇的是,如果把这些添加剂从聚烯烃的组分中剔除的话,粘合剂的粘性得到显著改善。
-聚烯烃包含10~50%重量比的弹性体填充物,例如乙烯-丙烯-二烯(烃)单体(EPDM)类型。
-聚烯烃的杨氏模量在1000MPa~2500MPa之间,优选大于1500MPa。
-结构部件的杨氏模量与外皮的杨氏模量的比值在3~15之间,这意味着结构部件比外皮更坚硬。
-外皮的膨胀系数在结构部件的膨胀系数的1.5倍以上。因此,即使外皮的膨胀与结构部件极度相关,本发明的粘合剂凸边的使用也不会导致热压后在外皮上形成外部痕迹。
-粘合剂的杨氏模量在0.5MPa~10MPa之间。
-在粘合之后粘合剂凸边的标准厚度为1.5-2mm。
-粘合后粘合剂凸边的标准宽度小于12mm。
-与粘合剂凸边垂直的聚烯烃外皮的标准厚度在1.5~4mm之间。
-结构部件包括固定于其上或嵌入其中的加强件。
本发明特别地涉及一种后开启面板,特别是后挡板或行李箱门。
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仅通过下述的实施例并参照唯一的示出本发明的开启面板的分解图可得到更好理解。
本发明的机动车后挡板10由聚烯烃的外皮12和结构部件14组成,它们由粘合剂凸边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塑胶公司,未经全塑胶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25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化分子团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泡沫节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