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肾神经调节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41666.0 | 申请日: | 2005-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0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马克·迪姆;马克·盖尔芬德;丹尼斯·德马雷;汉森Ⅲ·吉福德;霍华德·R·莱文;道格拉斯·萨顿;本杰明·J·克拉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迪安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18 | 分类号: | A61N1/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 旭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 调节 方法 装置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是于2005年5月13日提交的同时待审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 11/129,765的部分继续申请,其要求于2004年10月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 利申请序列号60/616,254,和于2004年11月2日提交的序列号60/624,793 的提出日的利益;二者通过参考完全结合于此。此外,本申请是于2004 年7月28日提交的同时待审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0/900,199和于2003 年4月8号提交的序列号10/408,665的部分继续申请,所述申请在2003 年11月20日公布为美国专利公开2003/0216792;二者要求于2002年4 月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0/370,190,于2002年10月3日 提交的序列号60/415,575,和于2003年1月29日提交的序列号60/442,970 的提出日的利益;所有这些临时申请通过参考完全结合于此。
参考文献的结合
本说明书中提及的所有出版物和专利申请通过参考以相同的程度并 入本申请,就象每一单独的出版物或专利申请具体地并且独立地结合而作 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肾神经调节的方法和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通过脉 冲电场和/或电穿孔或电融合获得肾神经调节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当心脏受到损伤并且减少供应机体器官的 血流时发生的一种病症。如果血流充分减少,那么肾功能将受到损害,并 且导致流体滞留、异常的激素分泌和增加的血管收缩。这些结果增加了心 脏的负担,并且进一步减少心脏通过肾和循环系统泵血的能力。
这种减少的能力进一步减少流向肾脏的血液。据信,肾脏的逐渐减少 的灌注是使得CHF下行盘旋永续的主要非心脏因素。此外,流体负担和 由这些生理变化导致的相关临床症状是由于CHF引起的过多的医院许 可、很坏的生活质量和卫生保健系统的过重的成本的主要因素。
尽管起初有许多不同的疾病可以损伤心脏,但是一旦存在,CHF分 成两种类型:慢性CHF和急性(或代偿失调-慢性)CHF。慢性充血性心 力衰竭是一种长期的、缓慢发展的变性疾病。几年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 竭导致心机能不全。慢性CHF临床上由患者锻炼或者进行正常的日常生 活活动的能力(诸如由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Class定义的 那样)而分类。慢性CHF患者通常基于门诊典型地用药进行应付。
慢性CHF患者可能经历心脏功能的突发的严重退化,叫作急性充血 性心力衰竭,这导致心脏没有能力维持充足的血流和压力来保持机体重要 器官的存活。在稳定的慢性CHF患者中,当额外的压力(诸如感染或过 多的流体负担)显著地增加心脏负担时,可能发生这些急性CHF退化。 与慢性CHF的逐步的下行发展相反,患有急性CHF的患者可能从甚至是 CHF的最早阶段退化到严重的血液动力崩溃。另外,急性CHF可以在急 性心肌梗塞(“AMI”)后的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发生,所述急性心肌梗塞是 对于心肌的突发的、不可复原的损伤,通常叫作心脏病发作。
如提及的那样,肾脏在CHF的发展中,以及在慢性肾衰竭(“CRF”)、 晚期肾病(“ESRD”)、高血压(疾病引起的高血压)以及其它心-肾疾病 中起着重要作用。肾脏功能可以在3个主要方面进行总结:滤过血液并且 排泄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调节盐、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且分 泌激素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流。没有正确行使功能的肾脏,那么患者将患有 水滞留,减少的尿流,并且在血液和机体内累积废物毒素。据信,由减少 的肾功能或肾衰竭(肾衰)导致的这些病症增加心脏负担。在CHF患者 中,由于弱功能性肾脏引起的水的积聚和血液毒素累积,肾衰竭将引起心 脏进一步退化,并且又将引起心脏进一步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迪安公司,未经阿迪安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16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