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封闭的热塑性蜂窝体及其生产方法和生产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580039351.2 | 申请日: | 2005-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4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 发明(设计)人: | 乔逊·普弗勒格;I·韦泊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汶天主教大学研究开发部;乔逊·普弗勒格 |
| 主分类号: | B29D31/00 | 分类号: | B29D31/00;B32B3/12;B31D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余颖 |
| 地址: | 比利*** | 国省代码: | 比利时;B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 塑性 蜂窝 及其 生产 方法 设备 | ||
1.一种折叠蜂窝体,由多个排列成行的单元形成,包含这样的单元:所 述单元具有两个形成3D结构(1和2)的半单元,所述半单元彼此纵向邻接形成 侧面单元壁,所述侧面单元壁彼此邻接形成环形横截面,各单元在第一开口面 和第二开口面以覆盖层面为界,从而使得各单元部分地或完全地在覆盖层面之 一中桥接;所述3D结构(1和2)由基本未切割的平坦体热塑形变而成,同时热 塑形变形成连接区域(3和4),所述3D结构相互面对地折叠成所述单元,所述 单元在一端具有由连接区域(3,4)形成的封闭表面,连接区域(3,4)位于折叠 蜂窝体中的覆盖层面之一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蜂窝体,其特征在于,3D结构是多边形、正 弦形或弓形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蜂窝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的单 元壁完全或部分地永久相互连接。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蜂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平 坦体由热塑性聚合物、纤维复合材料或塑性形变纸张或金属片形成。
5.一种由塑性形变材料构成的平坦体生产折叠蜂窝体的方法,包括:
a)使平坦体发生塑性形变,形成具有3D结构(1和2)和连接区域(3和4) 的半单元,所述连接区域形成在3D结构之间;
b)将3D结构相互面对着折叠从而由半单元形成单元,所述单元在第一开 口面和第二开口面以覆盖面为界,所述半单元彼此纵向邻接形成侧面单元壁, 所述侧面单元壁彼此邻接形成环形横截面从而使得蜂窝体结构中一个单元的 单元壁与另一单元的单元壁邻接,所述单元在一端具有由连接区域(3,4)形成 的封闭表面,所述连接区域(3,4)位于折叠蜂窝体中的覆盖层面之一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D结构是多边形、正 弦形或弓形的区域。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的互 相接触的表面区域和/或边相互牢固地连接。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材料 是热塑性聚合物、纤维复合材料或塑性形变纸张或金属片。
9.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非切割旋 转方法进行形成3D结构的形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旋转真空热成形方法进 行形变。
11.一种由塑性形变材料构成的平坦体生产折叠蜂窝体的设备,包括:
a)一种装置,用于使平坦体发生塑性形变,从而形成由3D结构(1和2) 和连接区域(3和4)形成的半单元,所述连接区域形成在3D结构之间;
b)一种装置,用于将3D结构相互面对地进行折叠从而由半单元形成单 元,所述半单元彼此纵向邻接形成侧面单元壁,所述侧面单元壁横截面上成环 形从而使得蜂窝体结构中一个单元的单元壁与另一单元的单元壁邻接,所述单 元以第一开口面和第二开口面为界,所述单元在一端具有由连接区域(3,4)形 成的封闭表面,所述连接区域(3,4)位于折叠蜂窝体中的覆盖层面之一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使平坦体发生塑 性形变的装置包括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具有形成3D结构的表面轮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折叠的装置包括 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滚轮的下游,以比第一滚轮低的转速转 动。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位于 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之间的导向。
15.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 轮用作旋转真空热成形滚轮。
16.如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 包括芯胶粘或焊接和层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汶天主教大学研究开发部;乔逊·普弗勒格,未经鲁汶天主教大学研究开发部;乔逊·普弗勒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393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高活性淤浆催化剂组合物改质重油的方法
- 下一篇:接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