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绝缘体珠和铰接热偶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32832.0 | 申请日: | 2005-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4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L·霍姆;G·阿马多尔;P·J·康;D·K·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H01B17/5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民军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绝缘体 铰接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绝缘体和热偶组件。
发明背景
热偶是利用两种互相接触的不同金属来测量或检测温度的器件。不同金属的结合产生可测量的电位,它随着结合处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在炉子等应用中,热偶被用来控制温度指示和/或作热控制。
在通常用于炉子中作热测量的热偶组件中,一般利用陶瓷珠等绝缘体使各热偶丝彼此绝缘。可参照图1和图2来了解以前的热偶组件和珠的结构。首先来看图1,这是热偶组件100的一部分,它包含一系列单个陶瓷绝缘体珠10,有一根丝102穿过这些珠。如图1所示,陶瓷珠10具有第一端12和相对的第二端14,并可沿丝102串起来,以将这根丝与其它的丝绝缘。陶瓷珠还可另外提供热偶丝的支撑。如图1所示,端表面12和14可以是平的,以让相邻的珠彼此接触,从而使珠间的丝102暴露最少。但是,由于图1的结构在各珠12之间具有平的交界面而使其灵活性受到限制,这可能使热偶组件的安装,移动或更换很困难。
图2所示为先前的另一种珠结构。和上面讨论的具有前、后平面不同,图2的珠10具有突起部13和相对的凹陷或开口15,使当沿热偶组件串起来时,突起部13可伸到凹陷15内。虽然图2的珠结构有时比图1的结构灵活性更大,但由图2的可嵌入珠构成的绝缘丝(未示出)可能保持着足够的刚性和不灵活性,使得热偶组件的安装和/或更换很困难,尤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丝在安装过程中弯曲或拉伸可能使丝的强度降低,还可能在使用中出现更多的短路,从而降低热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希望研发出别的绝缘体和热偶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种形式包括由圆柱部组成的陶瓷绝缘体,此圆柱部具有一个长度且沿整个长度具有均匀的外直径。陶瓷绝缘体具有第一端表面和锥形部,后者具有锥形表面且其最大直径等于圆柱部的外直径。陶瓷绝缘体还具有与第一端表面相对的第二端表面和一个开口,它基本沿圆柱部和锥形部的公共中心轴线穿过此陶瓷绝缘体。
本发明的一种形式包含一个绝缘体,其纵轴沿绝缘体整个长度中心安置,且具有第一部分,它沿着纵轴第一长度从纵轴第一端伸至沿纵轴的第一点。绝缘体的这个第一部分的圆周沿整个第一长度从第一点的最大值减至纵轴第一端处的最小值。该绝缘体还具有第二部分,它沿纵轴从第一点向第二点伸展一个第二长度。此第二部分沿整个第二长度具有均匀的圆周,它等于第一部分的最大圆周。
本发明的一种形式包含由陶瓷绝缘体组成的热偶组件,此绝缘体具有第一端表面,锥形部和外直径均匀的圆柱部。锥形部的最大直径等于圆柱部的外直径。一个或多个开口基本沿着圆柱部和锥形部的中心轴线穿过此陶瓷绝缘体。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以下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以前的陶瓷绝缘体珠型热偶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2是以前的另一种陶瓷绝缘体珠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绝缘体结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3中4-4线剖开的图3绝缘体的剖视图。
图5是按本发明另一个绝缘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6A-F是按本发明的图5绝缘体一部分的各种形状。
图7是按本发明另一个绝缘体形状的侧视图。
图8A-B显示本发明其它的绝缘体形状。
图9是按本发明的热偶组件一部分的侧视图。
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包含的各种热偶绝缘体结构,可为热偶提供灵活性,并提供灵活的热偶组件。使用本发明的绝缘体或“绝缘体珠”,可让热偶沿绝缘热偶丝长度在一个或多个点,或一系列点处铰接。由此获得的灵活性可减少热偶组件在安装和更换时的难度,可减少或避免对热偶丝的拉伸,并使丝尽可能不受弯曲,扭折和/或扭转。热偶丝的拉伸,扭折和/或扭转可能使结点变短,同时在扭折和/或扭转处短路的可能性增大。因此,本发明的绝缘体 结构和热偶组件避免了这些缺点,有助于维持组件的整体性,并使热偶的寿命增加。
总的来说,本发明的绝缘体结构相对于传统结构而言,在沿热偶丝串接的各绝缘体珠之间的表面接触减少或者是最少。接触面积减少就可以活动或扭转,因而增加了灵活性。应该明白,下面要讨论的一些结构和几何形状只是作为例子,且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具体描述的绝缘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未经霍尼韦尔国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328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